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語譯】
道永遠是無名而質(zhì)樸的,雖然小到不可見,但天下沒有人能夠使它臣服。王侯如果能夠守住它,萬物就會自動來歸順。天地相交會,就會降下甘露。人民不需要發(fā)號施令就自然均勻和諧。
萬物開始興起就產(chǎn)生了名稱,名稱已經(jīng)有了,就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譬如"道"存在于天下,好比河溪流向江海。
【感悟】
"道"是老子最基本、最高的范疇。在很多篇章中都進行了描述,如"道"是玄妙的、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這一章,老子又強調(diào)"道"是無名的,是不可名狀的,沒有名稱的。正如第二十五章所說,我不知道它的名稱,只是勉強取了一個名字叫"道"。所謂名稱是在萬物產(chǎn)生之后,人們?yōu)榱藚^(qū)別、辨認而取的,是后天的產(chǎn)物。荀子曾說過"名無固宜",就是說名稱本來沒有固定合適的實體,都是后來約定俗成的。所以千萬不要舍本逐末,不要陷在后世的名稱中不能自拔,要適可而止。"道"是老子勉強取的名稱,是質(zhì)樸的,實實在在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改造。這是說明"道"的真實性與本然性。
我們在第二十五章看到老子的"道"又叫"大","道大"是"四大"中的第一"大",這里為什么又說"道小"?其實兩者并不矛盾。"道"本來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的,它大到無邊無際,小到無邊無際;它大到無形無狀,小到無形無狀。這里的"小"是指小到看不見,隱而不見,就是第四十一章所說的"道隱無名"。其實大小只是從不同角度看的結(jié)果,其本質(zhì)都是"無"。
在我們一般人的觀念中,這么小的東西它的作用肯定也不大,殊不知,"道"雖小,卻具有無比巨大的作用。正是因為"其小無內(nèi)",所以誰也戰(zhàn)勝不了它。前面有很多章節(jié)描述了"道"具有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作用,具有使萬物生生不息的作用,按照"道"來做人、做事、治理國家,就可以安寧、長久、不殆,這里進一步說明領(lǐng)導(dǎo)者要守道,這樣你的人民,你的下屬不需要你發(fā)號施令就會自覺自愿地歸服于你,百姓之間也不會爭強斗勇,而是均衡相處、和諧自樂。說明"道"本身就是自然和諧的。
領(lǐng)導(dǎo)者不僅要知道,還要守道。這個"道"不是名稱上的"道"。如果光停留在名稱層面,而不是從心靈上真正地感知,那么是很危險的。老子一貫反對所謂的名稱--名分,一旦有了名稱、名分,必然會有所謂的正名分,這恰恰是社會混亂、爭權(quán)奪位的深層原因。所以老子反對儒家的"正名",對待"名"一定要"知止"。莊子也說:"名也者,相軋也。"
統(tǒng)治者如果從心靈上、行為上而不是名稱上知道、守道了,那么天下百姓就會像小溪流都歸附于江海一樣歸附于你。這就是守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