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魄的功能,觀察一下人睡覺就可以了。這時候人仍有心跳、呼吸。傷魄或落魄的人,會打鼾、憋氣,甚至會呼吸、心跳驟停。腸胃仍然在消化,頭天晚上雖然吃飽,早晨起來又覺饑餓。反之就會出現食積不化、噯腐吞酸、口臭咽干的癥狀。小腸在泌別清濁,膀胱在貯存尿液,反之就會出現遺尿、起夜。性功能也在夜間恢復生機,頭天性交疲軟,凌晨陰莖自然勃起。反之則出現滑精(無夢而遺精)、帶下。沉睡之中,人知冷熱,熱蹬被子,冷加覆蓋,都是魄在工作。不知冷暖,感受寒涼邪風,也是魄離職守。睡夢之中人有驚覺,隨時覺醒,也是魄的功勞。睡死過去、夢魘不醒,或者警惕過度、睡眠淺顯,都是魄的問題。道家講的七魄,大約就是分別表述以上功能。七魄的具體名稱是:尸狗、伏矢、雀陰、蠶賊,非毒、除穢、臭肺。
想了解魂的功能,就要觀察人的精神、情緒、情感、智慧,以及晚上的夢境。道家細分三魂:胎光、爽靈、幽精。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稱神明,是人最可寶貴的。所謂黯然神傷者,就是胎光晦暗,人就會出現抑郁,滿眼灰色,了無生趣,甚至求死。丟魂若失胎光,就是所謂的行尸走肉,雖然身體仍然在活動,也有思想意識,但是在道家和中醫(yī)眼里已經是死人一個。胎光也是人生命力和自愈能力的源泉,醫(yī)家判斷可治不可治的標準也是看有神無神。胎光泯滅,就是司命之所屬,扁鵲、華佗亦無能為力了。
爽靈是人的快速靈動的反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聰明、智慧。靈是溝通天地鬼神的功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直覺、第六感。"靈"繁體字寫做"靈",是巫覡念動咒語、祈求下雨的意思。人神溝通天地鬼神謂之靈應、靈驗。國人說話中的"靈不靈"也是此意。人們常說的靈魂,本義就是單指三魂之中的爽靈。小孩子聰明伶俐也就是天賦爽靈出色,弱智的孩子要么是丟了爽靈,要么就是爽靈發(fā)育不良。腧穴中有靈臺、靈道、青靈三穴,是提高智力的要穴。
幽精相對低調、冷靜,是控制人體性腺、性器官、性取向、性高潮的關鍵。女子十四、男子十六天癸至,來月經,出現遺精,就是幽精在發(fā)號施令。同性戀、戀物癖、裸露癖、異狀癖、獸交、戀童,等等,都與先天的幽精有密切的關系,當然也受三至七歲后天環(huán)境影響。成年以后幽精已經定型,想變也不可能,不如順其自然,做個光明正大的gay,或者去做變性手術,總之是讓后天服從先天為好。情愛也出自幽精,是精神享受。男人看見異性,陰莖勃起,瞳孔放大,這是魄的反應,未必觸動心神,只有同所愛的人性交,才會有愉悅的享受,才是觸動幽精。很多人找妓女性交或者手淫,以滿足身體欲望,但事后感覺悔恨、內疚,就是魂傷神傷的表現。
支持胎光、爽靈、幽精神明之火燃燒的就是炁(元氣)。炁由精化,由丹田沿任督脈上濟于心腦。元精、元氣不足是神明泯滅的根本原因。
三魂夜晚藏于肝,本當靜養(yǎng)休息,但是如果各種原因攪擾神魂,就會出現魂不附體,出現難以入睡、早醒的癥狀,或魂魄飛揚,出現多夢淺睡的問題。有人整宿無眠,睜著眼睛到天亮,時間長了,就痛不欲生,但求一死。其實就是魂魄不得交替,有動無靜。
傷魂之最,莫過于情緒和情感刺激?!鹅`樞·本神》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之說。養(yǎng)魂之法全在養(yǎng)心,"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護心之法要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端正生命為貴的價值觀。還要增強心包的功能,使心安而不懼。已經失魂者,古有招魂的儀式法術,現代人很少知道、相信。中醫(yī)使用艾灸神闕,針刺神門、人中等辦法快速回神。
傷魄之最,莫過于縱欲無度?!鹅`樞·本神》又曰:"喜樂無極則傷魄。"養(yǎng)魄之道全在調息,魄藏肺中,有意識地掌握呼吸方法,調節(jié)呼吸的節(jié)奏,有利于安撫將養(yǎng)魄。肛門又稱魄門,有意識地做提肛動作也是存魄的好方法。
藥物之中,人參、茯神、琥珀、龍骨、龍齒、龍眼肉、朱砂、女貞子、磁石、生鐵落,等等,都有安精神、定魂魄或養(yǎng)魂魄的作用。古人的經驗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下面附上幾則醫(yī)案,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魂魄。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魂魄離體的記載:"有人臥則有身外有身,一樣無別,但不語,蓋人臥則魂歸于肝,此由肝虛邪襲,魂不歸舍,病名離魂。用人參、龍齒、赤茯苓各一錢,水一盞,煎半盞,調飛過朱砂末一錢,睡時服,一夜一服,三夜后,真者氣爽,假者即化矣。"
清代鮑相敖的《重訂驗方新編》中也有離魂癥的記載:"忽有人影,與己隨行作臥,多則成形,與己無異。用黨參五錢(脈有力者用人參一錢,或用高麗參三錢亦可),辰砂、茯苓各三錢,煎服數劑,形影不見。"
清代沈源的《奇證匯》中記金少游治徐太乙之女案:"年十六,許字巨族。而太乙日窘,女憂慮不食不寢,常臥目不瞑。太乙往郡城售絲未歸,女臥床上,自言曰:若許,絲止價四錢八分,不滿五數。待詢其何以知之?答曰:予方隨父入市。太乙歸,少游也問其絲價,太乙言其數,果符。游曰:此離魂病也。用人參、黃連、龍齒安魂等藥,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