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而空寂的心能如實覺知一切事物
若是從未體驗過宇宙意識,是很難了解那種狀態(tài)的,因為它超越了一般的理解層次。一旦去除了分別意識,包括純粹意識這個概念,我們就能了知什么是宇宙意識。對大部分人而言,這是一種相當陌生的經(jīng)驗,因為我們所知道的意識都是有對象的。然而當我們經(jīng)驗到純粹意識的時候,我們是覺知不到身體或任何念頭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者或自我都不見了,這便是佛家所說的無我。佛家主張最終并沒有一個"我",因為處在宇宙意識里你根本經(jīng)驗不到自我。任何的實存感都會阻礙你經(jīng)驗這種無分別、無界分的開闊狀態(tài)。
其實個人意識就是奠基于這無分別意識之上的,我們一直在利用它,但我們也一直在限制它。這種純粹意識時常被經(jīng)驗成藍空或藍光,它是"知"的原始本質(zhì),又被稱為意識的源頭或知的源頭,缺少了它,意識或知的作用就不見了。印度教及佛教的某些宗派把這原初意識視為心的本質(zhì),一種對心之本質(zhì)的概念:把心看成是意識、能力或是知的本質(zhì)。在認同自我的過程里,我們會逐漸把自己和它分開,然后就不再認識它而只會利用它。在日常生活里,當我們放松自我的執(zhí)著傾向時,偶爾還是能感覺到這無分別意識。
在這個階段的開顯過程里,我們會跟另一個層面的本體相遇,有時我們稱之為心的本質(zhì)、清晰的分辨意識,或如實見到事物的真相。我們需要這份清晰的分辨意識才能在世間運作。我們不能只靠著宇宙意識而活。假設除了不二意識之外就沒有其他東西了,那么你連走路或任何正常的活動都無法進行。不過這不二意識確實能解放你的經(jīng)驗,令無分別的基本特質(zhì)融入你的經(jīng)驗中。這種發(fā)展被稱為明鏡般的辨識力,每一個人、事、物都能被如實地看見。處在這個次元的心能夠清晰地洞察到空無即是色相,色相即是空無。你的心是寬闊而空寂的,你的意識是解放的,所以它能如實覺知每樣事物。所有經(jīng)驗的內(nèi)涵都能被精確地覺知,而不帶有想要操控、貼標簽或無意識地評斷的欲望。這又被稱為澄明心,一種清晰而明確的覺知:色相就是色相,思想就是思想,如此而已。所有的感受生起時是沒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或反應的,事物也不是經(jīng)由主觀鏡片而被看見。澄明心在看事物的時候沒有過去的成見,它是完全清新的,然而宇宙意識比這種品質(zhì)更原始。宇宙意識就是能知能覺的這份作用力的本身,處在明鏡一般的宇宙意識里,意識的基本作用只是在反映真相而沒有任何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