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好儒的田蚡作了丞相,儒家得以登堂入室?!妒酚洝と辶至袀鳌酚涊d了這一政治變化:“到竇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做了丞相,他廢棄黃老、刑名家等百家學說,延請治經(jīng)學的儒生數(shù)百人入朝為官,而公孫弘竟以精通《春秋》步步高升,從一介平民榮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為平津侯。從此,天下學子莫不心馳神往,潛心鉆研儒學了?!保ㄔ模杭案]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shù)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
盡管漢武帝開始任用儒生,但漢朝的法家治國理念并沒有改變。史載漢武帝任用了大批正直廉潔的法家公務員文法吏(又稱“文史法律之吏”,后來其中許多人被戴上“酷吏”的大帽子),還讓張湯修改法律,使法律更為完善。
直到漢宣帝劉詢(前92~前49,在法律中引入了儒家“親親相隱”原則),法家思想仍是西漢的指導思想。漢元帝劉奭作太子時就好儒術,為人柔懦。他反對宣帝“用法太深”,建議任用儒生,宣帝因此嚴厲斥責了劉奭,一度準備讓好法令的淮陽王劉欽作太子。
《漢書·元帝紀》載:(太子劉奭)性格柔順仁慈,愛好儒家思想,看到宣帝所任用多是精通法制律令的官吏,又用刑名學派思想制約臣下,在大臣楊惲、蓋寬饒等人因為犯有誹謗朝政罪被殺后,曾經(jīng)趁陪待宣帝宴飲時從容指出:“陛下執(zhí)法太重,應該任用儒生?!毙凵鷼獾卣f:“漢家本有自己的制度,就是霸道王道共用,怎么可以用德政教化天下,使用周朝的制度呢!況且俗儒不識時務,好是古非今,混淆名實,不知該遵循什么,怎能把國家委托給這些人呢?”他嘆息道:“擾亂我漢家制度的是太子??!”從此疏遠太子而喜歡淮陽王劉欽,曾說:“淮陽王能明察事理,又好法令,應該做我的太子?!边@時淮陽王之母張婕妤特受宣帝寵愛,宣帝有意要用淮陽王取代太子。然而因為宣帝在少年時曾依靠許氏,自己和太子都是從低微地位上來的,所以始終沒有舍棄許氏母子。(原文:[太子劉奭]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毙圩魃溃骸皾h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倍跄笍堟兼ビ刃?。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
不幸的是,宣帝的預言成了現(xiàn)實,他的猶豫不決則成了災難。
元帝上臺后,立刻封沒有任何功勛的孔子第13世孫孔霸為關內(nèi)侯,賜食邑800戶,號褒成君,給事中,加賜黃斤200斤,府邸一所。讀經(jīng)作官成為當時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徑,儒生滿朝,甚至執(zhí)法也要“順經(jīng)術意”。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評價元帝廣用儒生之事說:“自是以后,漢無剛正之士,遂舉社稷以奉人,而自詡其敦厚樸讓之多福。宣帝曰:‘亂我國家者,必太子也?!溲则炓?。”(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四·元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