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怕老婆的“假博士”——胡適(1)

大師-大學 作者:劉克選


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如果沒有其他同仁鼎力,陳獨秀一枝獨秀,很難撐起新文化運動百花齊放的大局面。蔡元培和北大為新文化闖將們提供了萃聚的條件;而北大的新派教授們,又各有各的絕招和本事,各自都在新文化運動中作出了別人難以作出的貢獻。而其中幾可與陳獨秀相頡頏且比之學術壽命更長、影響更深遠的要算是胡適了。

這里有個小插曲:1932年,清華大學舉行新生入學考試,國文一科由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出題,其中一題是傳統(tǒng)的題寫對聯(lián),給出的上聯(lián)是“孫行者”,結果一多半考生交了白卷。有個別考生對“祖沖之”,令閱卷老師拍案叫絕。有一個叫周祖謨的考生對以“胡適之”,惹得出題人不禁喜出望外,“對得這么好,考任何系都該錄取?!彪m為小事一樁,也可見此公確有鼎鼎大名。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上莊村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當取自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典故。

1910年,年僅19歲的胡洪骍遠離家鄉(xiāng),漂洋過海,赴美留學,師從于赫赫有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1917年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畢業(yè)時他提交的論文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進化史》。當時由7人組成的考評組中,只有一位德國教授精通漢語,別人都看不懂,所以他的論文被擱置下來。胡適當時急著回國,未能進行論文答辯,因此也就沒有被正式授予博士學位。1919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了胡適的這篇論文,并定名為《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由蔡元培作序,署名為胡適博士著,學術界為之轟動一時。當時有人對胡適的“博士”身份提出質(zhì)疑,說他是“假博士”。胡適對此可謂耿耿于懷。1927年3月,他訪問美國,向哥倫比亞大學重新遞交了《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副本,正式領取哲學博士學位,自此之后,一發(fā)而不可止,又先后獲得了35個榮譽博士學位。如果以一人獲得最多博士學位申請吉尼斯記錄,怕是非胡博士莫屬了。這35個博士學位,按學科分,法學24個,文學9個,人文學1個,不明學科1個;按國家和地區(qū)分:美國31個,加拿大2個,英國1個,香港1個。

當初到美國留學4年后的胡適,在一般留學生尚徜徉沉醉于美利堅豐裕的物質(zhì)和文化生活之中時,卻寫出了一篇充滿憂患意識的《非留學篇》。在這篇長文開首,作者就大聲疾呼:“留學者,吾國之大恥也;留學者,過渡之舟楫非敲門之磚也;留學者,廢時傷財事倍而功半者也;留學者,救急之計而非久遠之圖也?!?/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