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讓·雷諾阿,關于《大幻滅》…

眼之愉悅 作者:(法)弗朗索瓦·特呂弗


讓·雷諾阿,關于《大幻滅》

《大幻滅》(Lagrandeillusion)是全世界最著名,最受歡迎的電影,1937年,它剛一上映,就迅速獲得成功。然而,對導演讓·雷諾阿來說,這卻是拍攝難度最大的一部電影,正如他在自傳《我的生平與我的電影》中所說:“我為了拍攝《大幻滅》而四處奔波,尋求贊助的經歷足以拍成一部電影。三年時間里,我?guī)е娪皠”景菰L了國內外所有傳統(tǒng)的或前衛(wèi)的制片人。如果當時讓·加班(JeanGabin)不幫我,沒有人敢冒這個險的。是他陪著我東奔西走。最后,有位制片人被讓·加班對我的絕對信任打動了,同意出資拍攝這部電影?!?

雖然《大幻滅》算不上自傳電影,但它卻取材于導演的親身經歷。1915年,作為阿爾卑斯山獵步兵的讓·雷諾阿在戰(zhàn)爭中受傷,后來他加入了空軍偵察隊。在一次偵察行動中,他駕駛的Caudron老戰(zhàn)機被德軍的一架飛機追擊,千鈞一發(fā)之際,軍士班薩爾指揮的一架法國戰(zhàn)斗機出現(xiàn)了,雷諾阿得以獲救。十八年后,讓·雷諾阿在馬蒂格拍攝《托尼》(Toni)時,機緣巧合,他再次見到了他的救命恩人。當時,《托尼》的錄音工作受到附近機場噪音的干擾,于是讓·雷諾阿去找部隊領導交涉,就這樣,他與早已升為將軍的班薩爾重逢:“我和他一有空就一起吃飯。在這些聚會上,他給我講他在戰(zhàn)爭中的經歷。他駕駛的戰(zhàn)機曾七次被德軍擊落。他每一次都平安著陸,成功逃生。我覺得他死里逃生的故事是很好的冒險片主題。于是,我記下最典型的細節(jié),把小紙片放在盒子里,打算有一天把他拍成電影。”

后來,讓·雷諾阿邀請夏爾·斯帕克為他創(chuàng)作《大幻滅》的劇本初稿。等待的間隙,閑不住的讓·雷諾阿拍攝了《朗基先生的罪行》(LeCrimedeMonsieurLange)、《生活屬于我們》(LaVieestànous)、《鄉(xiāng)村一日》(Partiedecompagne)和《在底層》(LesBas-fonds)(1936)。其中,《在底層》標志著他與讓·加班的首次合作,此次合作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后來的《大幻滅》(1937)、《衣冠禽獸》(1938)和《法國康康舞》(1954)都是他們合作完成的。

很多人都思考過片名《大幻滅》有什么含義。事實上,雷諾阿是在拍攝結束后才給它起名的。但只要仔細聽聽馬雷夏爾(由讓·加班飾演)和羅森塔爾上校(由馬塞爾·達里奧飾演)在瑞士邊境的雪地里告別時最后的幾句對白,我們就能理解片名的深意。

馬雷夏爾說:“我們必須結束這該死的戰(zhàn)爭了……希望這是最后的戰(zhàn)爭?!?

羅森塔爾上校回答說:“啊,你在做白日夢呢!”

《大幻滅》的含義是,認為這是最后的戰(zhàn)爭只是一個幻想,此外,這也是生活的幻想,是每個人對自己在生活中扮演角色的幻想。我認為《大幻滅》也許可以叫《游戲規(guī)則》(反過來,《游戲規(guī)則》也許可以取名《大幻滅》),因為這兩部電影以及讓·雷諾阿的其他許多電影都暗示了他經常引用的帕斯卡爾的一句話:“人最感興趣的,是人”。

讓·雷諾阿的電影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因為相比起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他更重視人物。

《大幻滅》的情節(jié)在兩個監(jiān)獄里展開,不過,這個觀眾所期待的故事性強的情景是自動產生的:監(jiān)獄里,什么事都可能發(fā)生,即使在平時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產生曲折離奇的強烈效果。正因為如此,觀眾才會接受并稱贊《大幻滅》中讓·雷諾阿風格的諸多方面:氣氛的變化,對話中大量的空談,各種反常現(xiàn)象,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巴洛克風格,也就是讓·雷諾阿所說的“現(xiàn)實的幻夢劇”,而這些方面在他之前拍攝的電影中都遭到了觀眾的否定和指責。軍旅生活,尤其是監(jiān)獄生活的根本就是被迫的同處,這就使階級、種族、觀念和習慣方面的差異突顯出來,讓·雷諾阿拍攝這種背景的電影,自然是如魚得水。他經常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世界是被平行分割,而非垂直分割,換句話說,把世界劃分開的是相似性,而非民族性。影片一開始就暗示了這一觀點,埃里克·馮·斯特勞亨對他的囚犯皮埃爾·弗雷斯奈說:“我認識一個名叫德·波迪厄的人,一位名叫德·波迪厄的伯爵?!备ダ姿鼓位卮穑骸八俏冶砀纭?。從那時起,一種默契就建立起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不同尋常的關系,這使我們確信,即使片中沒有出現(xiàn)德國農婦(由迪塔·帕爾洛扮演)--她與躲進她家農場的讓·加班有過一段短暫的交往--這一人物,那么《大幻滅》中也會發(fā)生一段愛情故事。老戰(zhàn)士斯特勞亨自始至終都覺得自己身為堡壘司令十分丟人,就和當花園守門人一樣讓人抬不起頭。他的內心十分痛苦,同時,他對法國囚犯又充滿了輕蔑,只有德·波迪厄例外。他要求德·波迪厄發(fā)誓房間里沒有藏任何東西。德·波迪厄發(fā)了誓,事實上,他剛剛藏了一根繩子,只不過是在臥室外的屋檐下。接著,他問勞芬斯坦(斯特勞亨):“為什么讓我發(fā)誓,而不是其他人?”勞芬斯坦回答:“嗯,馬雷夏爾和羅森塔爾的話可信嗎?”“他們的話和我們的話一樣可信?!薄耙苍S吧?!?

大概因為在共同的貴族出身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種關系,弗雷斯奈拒絕和他們一起越獄,他說兩個人逃跑的可能性更大,但在關鍵時刻,他努力轉移看守的注意力,掩護戰(zhàn)友逃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