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底子也就是每個人的體質,體質不同相當于人體四季變化的小環(huán)境有所差異。
為什么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季節(jié)喜好?這種喜好與陽氣的生長收藏有何關系呢?
每個人都需要依據自己的體質找出"生、長、收、藏"的側重點,否則生發(fā)不足、收藏不夠都會加重體質的偏頗。
為什么有人喜歡春天,有人喜歡夏天,有人喜歡秋天,有人喜歡冬天?其實,這是由人們不同的體質特點與四季陽氣的生長收藏決定的。
在國外,到目前為止已有三十多種體質類型學說,古希臘西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曾被公認為世界最早的體質學說,其氣質學說認為人體有四種不同的體液,其比例決定了人的氣質,并依此把人分為多血質型、膽汁質型、粘液質型、憂郁質型。
西醫(yī)看體質講求酸堿平衡,健康體質應該是呈弱堿性的,此外便是不同氣質性格對于健康的影響了,而中國傳統醫(yī)學卻是從幾千年前就通過人體實踐檢驗根據不同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等身體信息對體質進行了分類。
中醫(yī)治病養(yǎng)生講究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因人制宜,人體分先天的底子和后天的調理。體質分共性與個性,時間、空間、地域、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都是形成不同體質的影響因素。因此說,不同個體在生理上的身心特性,通過人體形態(tài)、機能、心理等各個方面的差異性表現出來,便稱之為體質。
《黃帝內經》中的五行體質分類,在現代人眼中或許過于遙遠而玄妙了,在這里我們從中醫(yī)的十一種體質分類中來具體講述不同體質的生長收藏。
這十一種體質分別為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偏陽體質、氣郁體質、血瘀體質、血虛體質、濕熱體質、痰濕體質、特稟體質。
不同的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體質呢?體質究竟是由什么決定的?
這個問題與中醫(yī)的醫(yī)理相關。中醫(yī)之本在于,持中守一而醫(yī)百病。使身體常保中和之氣,使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既不陰虛,又不陽亢。
五臟之陽是五臟之氣中具有溫煦、推動、興奮等作用的部分;五臟之陰是五臟之氣中具有涼潤、寧靜、收斂等作用的部分。兩者協調平衡,五臟之氣才能沖和暢達、運動有序,各自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五臟之陰虛衰,那么容易有虛熱的病癥出現;如果五臟之陽虛衰,那么容易有虛寒的病癥出現。
所以說,中和包涵著平衡與和諧兩層含義。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陰陽相對平衡協調,這是健康的生理狀態(tài),一旦這種相對平衡被打破,出現陰陽失衡,那么人體的生理狀態(tài)便轉變?yōu)椴±頎顟B(tài)。
因此,體質和疾病并不是一回事。不要一根據體質的描述,你發(fā)現自己不是平和體質,就覺得大病臨頭了,其實體質是一種正常的表現,一旦得了熱證、陰證,或是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并超過了正常的尺度,那就是病態(tài)了。
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帶有自己的個體特異性。因此,無論是保健養(yǎng)生還是防治疾病都應該要充分考慮不同個體的體質差異。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即便不是醫(yī)生,也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質特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yī)生,某種程度上說,自身其實也能成為自己最好的保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