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身體的王者

科學的邊角余料 作者:阿溟


有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的身體里誰才是真正的王者?其實可供選擇的選項并不算多,因為我們很快就會得出普遍一致的候選項——心臟或者腦。然而,當范圍縮小到這兩個器官的時候,問題就不再那么好解答了。你會遲疑,究竟是哪個才是真正的王者。

有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的身體里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我所說的王者,就是地位上的絕對性的第一。其實可供選擇的選項并不算多,因為我們很快就會得出普遍一致的候選項——心臟或者腦。然而,當范圍縮小到這兩個器官的時候,問題就不再那么好解答了。你會遲疑,究竟是哪個才是真正的王者。你所遲疑的理由可能很模糊,但是實際上不管你自以為是什么理由讓你猶豫,終極的原因都只有一個——無論這兩個器官哪一個的功能衰竭都能夠引起你死亡。所以,那感覺就像你仿佛擔心一旦選擇了一個稱為王者,另一個就會憤憤不平而拒絕工作,從而帶給你致命的結(jié)果一樣,不敢輕易下結(jié)論。

大部分人會選擇腦。特別是那些具有一定醫(yī)學常識的人們,他們懂得腦指揮并且控制著幾乎身體所有的機能正常運作,甚至也包括心跳。那么,顯然腦是比心臟高一級的管理機構(gòu),且在此之上再無領(lǐng)導。而且腦不僅控制著身體的功能的正?;匾氖撬部刂浦覀兊乃枷?,情感。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也正依賴著大腦提供著思想,意識。所以,有時候,甚至大腦就是我們自己本身。然而如果你的醫(yī)學常識能夠更加深厚一點的話,你就會知道,大腦之所以能夠運轉(zhuǎn),是因為心臟能夠及時地提供其足夠的血液,維持腦細胞的健康。大腦缺血就意味著大量的腦細胞死亡,從而引發(fā)大腦的死亡。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心臟也是維系腦部能夠“存活”的供應者,也可以說,心臟才是腦部的領(lǐng)導。更別說,只要維持心跳呼吸的那一部分腦干不死亡,即使大腦宣布離開人世,人類依然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機器繼續(xù)生存,雖然盡失動物特性,成為植物狀態(tài)。

但是生命依然繼續(xù),因為他的心臟還在工作,生命跡象并不會完全消失。 腦死狀態(tài)究竟算不算死亡,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的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之所以成了相持不下的議題,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們始終對于大腦的地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袒。多年來,“腦袋死了,人就死了”的慣性認識,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下造成的“腦死人未死”的新狀況,開始讓我們變得無所適從。這也必然引發(fā)對于腦所代表的意義和“地位”的質(zhì)疑和思考。 被腦控制著的我們,會偏袒腦是很正常的。我們一直默認腦是身體的重中之重,是中心。我們受到傷害會本能的先去保護腦袋,甚至我們觀察的中心都是以大腦的位置為準的。如果不信,你可以做一個實驗:你直立時的你所認為前方是面對的方向,而認為上方則應該是你頭頂所對的方向,而你如果躺下再去思考這個問題呢?原本頭頂所對的方向則成了前方。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偏差,實際上是因為大腦始終給與我們指令,永遠將眼睛看到的方向視為前方。 我們的五官,直接受命于大腦,所有的與外界的信息交換都直接上呈大腦,并且從大腦獲得指令。從信息的接受到信息的發(fā)布,整個一套的流程都在人的腦袋上可以全部完成,其他器官成了供應這個流程的附屬,沒有任何器官可以修正或者質(zhì)疑大腦所思考得出的結(jié)論。在缺乏“監(jiān)督機構(gòu)”和“共同參與”的情況下,身體的“王朝”就這樣平靜的和諧著。然而,科技的發(fā)展,讓人們開始反思大腦“一手遮天”下所可能被忽視的真實,比如為什么我們感情受到傷痛時,“傷心”而非“傷腦”,心痛而非腦痛;為什么移植了他人的心臟,卻能獲得不同的性格呢?顯然,大腦無法回答這些質(zhì)問。這是個神奇的現(xiàn)象,如果真的存在,它意味著什么呢?于是,現(xiàn)在,關(guān)于心臟記憶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正在部分科學家那里被研究著。盡管尚未突破,但是可以說明和大腦相比,心臟也沒有那么簡單。 然而這遠遠不是我們在被大腦“壟斷”意志之后唯一的秘密。

事實上,一些讓人震驚的秘密正在逐漸被揭開。大腦的運作是由一個個形態(tài)特殊的腦細胞通過電流信號完成的,龐大而復雜的信息從身體各部以電流信號帶動化學物質(zhì)的形式傳送至腦細胞,然后再轉(zhuǎn)化為可供人類理解的信息。而人類本身并不懂得如何識別這些原始數(shù)據(jù),因為那是由大腦來識別的“密碼”組成的。正如你懂得操作電腦,卻不見得懂得去操作DOS甚至更原始的電腦命令一樣。不過不同的是,人與大腦的關(guān)系,卻是被大腦操作著。提供給大腦的原始數(shù)據(jù)究竟是什么,有沒有遺漏,有沒有隱瞞,我們無從知曉。 如果這樣的推斷在你看來過于疑神疑鬼,那么下邊所說的大概是你一定驗證過的。你一定看過原本就是作為腦研究的錯視圖。一張畫面,卻可看到兩種以上不同的圖像。你一定覺得這很有趣。是的,這不錯。但是你有沒有反思過,為什么我們同時看到的只有一種圖像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控制并且操作我們的視覺信息收集,集中在某一些點的同時,忽視另一些是大腦的一貫做法。所以,盡管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卻永遠不能同時看到。那么,也就是說,大腦可以控制我們的視覺神經(jīng)讓我們只關(guān)注可以形成邏輯性整體的一部分圖像。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呢?我們看到的,就真的是眼前的全部么? 一個著名的故事,據(jù)說當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時候,印第安人根本沒有看到哥倫布的航船,直到哥倫布的航船??吭诎叮麄兊难矍安磐蝗怀霈F(xiàn)了一個龐然大物。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大腦很自然的將這種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物體給“屏蔽”了。當然,我并不相信這個故事,因為實在是太詭異了。但是卻也根本找不到什么理由駁倒他,因為我也不了解大腦的能力有多大,能不能做到這個程度。但是,這背后所提出的對于大腦認知存在著的推斷卻是可以相信的。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并不是全部的。這像極了恐怖片里的對白,你感到了陣陣寒意了么?不過,這也就是我們通過尚未成熟的科學可以去推測出的人體真實。

如果這是真的,那么大腦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只是為了讓我們更能夠集中意志于那些重要的信息么?大腦是以什么標準來進行篩選和屏蔽的呢? 不過,這些不是通過我們苦苦思索就能夠得到的答案。這也就是為什么有如此多的科學家們致力于研究大腦的構(gòu)造和運作方式,因為我們對于支配著我們的所有行為,思考的這臺“超智能機器”還一無所知。當然,作為一般人的你我,面對這篇文章中所講述到的理論,只要產(chǎn)生了興趣,感到了視野的開闊足矣。犯不著妄圖掙脫大腦的局限和控制,或者質(zhì)問“大腦”自私的行為。那樣,讓你變得精神不正常還倒是個小事,讓大腦“寒了心”,宣布罷工,它可是能要了你的命的。當然,這只是跟你開的一個玩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