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節(jié):山下旌旗在望(15)

南渡北歸:北歸 作者:岳南


[29]陶希圣《傅孟真先生》,臺北《中央日報》1950年12月23日。

[30]羅家倫《元氣淋漓的傅孟真》,臺北《中央日報》,1950年12月31日。

[31]《“九一八”一年了!》,載《獨立評論》,第十八號,1932年9月18日。

[32]傅斯年《日寇與熱河平津》,載《獨立評論》,第十三號,1932年8月14日。

[33] 原載臺北《時代追憶論文集》, 轉(zhuǎn)引《傅斯年》,岳玉璽、李泉、馬亮寬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34] 《傅斯年全集》,第五卷, 歐陽哲生編,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結(jié)束了內(nèi)部為爭奪皇位自相殘殺的局面后,建立了元朝,繼而組軍南下,兵鋒直指南宋腹地。1273年,元朝丞相伯顏統(tǒng)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攻打南宋首都臨安。1275年,南宋守將賈似道統(tǒng)率的13萬大軍被元軍殲滅,朝廷再無兵可用,首都臨安危急,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yán)重威脅。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4歲,太皇太后謝氏臨朝聽政,發(fā)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當(dāng)時正擔(dān)任贛州知府的文天祥“捧詔涕泣”,立即應(yīng)詔從命,在兩三個月內(nèi)組織了一支近萬人“勤王”隊伍,幾經(jīng)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員朝廷命官中,帶兵勤王者只不過文天祥和張世杰等三人而已,國運之衰微,人心之冷暖,局勢之危急,令人頓足扼腕。

1276年2月,臨安陷落,皇帝被俘。由文天祥、張世杰等將領(lǐng)先后擁立的趙是、趙丙小朝廷轉(zhuǎn)戰(zhàn)于東南沿海地區(qū)堅持抗元斗爭,后被元兵擊敗,只好退至廣東,堅持抵抗。1278年11月,文天祥收拾殘軍,移兵廣東潮陽,不幸于12月20日兵敗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 被元軍俘虜。

文天祥被俘后,元大將張弘范將其押往元大都(今北京),并要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答曰:“我不能救國,難道還能教人叛國?”張弘范乃強迫就范。文天祥答應(yīng)后,寫下了著名的篇章《過零丁洋》一詩。最后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名句。張弘范讀畢,暗自搖了搖頭,只好作罷。到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為了誘使文天祥投降,在生活上殷勤款待,并派投降元朝的南宋宰相留夢炎以“現(xiàn)身說法”勸降,未果。為對文施壓,元朝廷將他囚禁在陰暗潮濕、老鼠橫行、臭氣熏天的牢房里。面對非人的磨難,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浩然正氣,千古傳頌的《正氣歌》,抒發(fā)了他堅守氣節(jié)、寧死不屈的悲壯情懷。

臨刑前幾天,元世祖親自出面勸降文天祥并許以丞相的高位,這是13世紀(jì)遠東大地上兩個重要人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會面。關(guān)于見面的地點,有人說是在土牢,《宋史》說是在皇宮,尚有可考處。無疑義的是,文天祥沒有因忽必烈的召見而感動,他以外臣之禮“長揖不跪”,對元世祖以宰相之位相邀婉言以謝。最后,忽必烈問:“汝何愿?”文天祥對曰:“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焙霰亓覠o語。

回到牢獄后,文天祥知道自己死期已至,乃寫兩首絕命詩交給3年來照顧自己的張弘毅。張是文的同窗,在文押解途中自請隨行,3年中一直負責(zé)文的飲食起居。接著文天祥又寫了一篇《衣帶贊》,藏于腰帶間,因而又稱“衣帶詔”。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往燕京城北的柴市處斬。臨刑前,監(jiān)斬官告訴文此時反悔還可以當(dāng)丞相,文回答,我要做的事都做完了,無他愿,只求速死。遂被斬。次日,其妻歐陽氏前來收尸,在文天祥衣帶中發(fā)現(xiàn)了那篇《衣帶贊》。其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此篇遂成為文天祥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文氏本人也因他的光輝形象和壯烈詩篇而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