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的醒覺
最后,我們從凈土宗來討論自我醒覺的法門和本質(zhì)。凈土宗有幾個重要的行門,即凈心、觀法、念佛。茲簡要說明如次:
心中自有凈土:修凈土法門,首先必須從凈心修起。凈是指心中無染無雜,凈化心中三毒,使貪、瞋、癡三毒自然消除。內(nèi)心的菩提自性光明遍照,觸目遇緣都能攝受而不為亂,所以說心凈即佛土凈。凈心是培養(yǎng)智慧、維護心理衛(wèi)生、長保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凈土法門透過凈的訓練,使自己從許多不合理的抱負水準中解脫出來,建立了清醒的自我。
觀法:凈土宗的觀法有別于天臺止觀,天臺止觀是空門的觀,凈土的觀是有門的觀;前者在于解縛,引發(fā)悟性;后者在于建設,建構生命與精神世界的藍圖。《觀無量壽經(jīng)》里頭提出十六種觀想法門,是在建構充實清凈的自我。
念佛:念佛法門依《楞嚴經(jīng)》念佛圓通章之旨意,以念念憶佛,如子憶母,如母憶子,如法而行(依三十七道品修行),是為念佛。一則仗佛力助自己解脫,一則以定心專心念佛生慧。從皈依佛的虔心與信心中,引發(fā)自己的醒覺。念念不離阿彌陀佛濟世度人的四十八愿,受度度人,受利利人,廣濟有情眾生,行果圓滿,而與彌陀相應,證入佛界。
念佛法門和華嚴宗的修行法門有許多相通之處。因為兩者都是由建構心靈,提升精神生活來達到自我的圓成實性,獲得正等正覺,所以都是屬于“有門證入”的法門。在華嚴宗里,同樣贊嘆念佛法門,在《華嚴念佛三昧論》中,特別說明念佛的五個法義:
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門:從般若自性發(fā)揮生活的智慧。
念佛功德,出生諸佛報化門:由道德倫理的實踐,提升精神生活,而參贊入于一真法界的最高成就。
念佛名字,成就最勝方便門:由持名念佛直接證入法界實相,得佛力感通,入于究竟勝義。
念毗盧遮那佛,頓入華嚴法門:發(fā)揮般若的光明覺性,照遍生活的一切范疇,得大自在。
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愿門:從實踐大慈大悲的愿力中,獲得自我的醒覺,證入西方極樂佛土。
凈土宗的主要經(jīng)典是《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和《觀無量壽經(jīng)》,而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充分表現(xiàn)救度眾生,悲智雙運的行愿力量。凈土宗的修行,必須自凈其意,而得醒覺,同時還要學習彌陀行愿,回向于眾生,為社會服務,始能往生凈土。理論上,凈土即佛心所證之真如本體;析言之,凈指般若自性,土為一切緣生之境,而凈土即一個人充分醒覺之后,對彌陀行愿的圓滿實踐。
從以上簡要的敘述,我們會發(fā)現(xiàn)唯識宗、天臺宗、禪宗、華嚴宗及凈土宗,在精神生活的修行上雖有不同,但是最終的目標則為自我的醒覺,并透過醒覺實現(xiàn)崇高的倫理,為濟度社會、利益眾生而努力,成就大乘菩薩眾德,證甚深了義。
自我的困境與出路
現(xiàn)在我們要回過來檢討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處境,同時說明自我醒覺是唯一精神生活的出路。我們從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念加以歸納,無論所追求的是財物、名譽、地位或事功,在它的背后,總是存在著對我相的迷戀。人們幾乎都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深怕別人認為自己不行,所以要想盡辦法,讓別人認為自己也是高人一等的。于是,開始尋求心理出路,造作一個理想的我,刻意去追求和囤積,一方面造成了精疲力竭,一方面由挫折而引起焦慮不安。
我相的執(zhí)著給自己帶來沉重的負擔。許多人總是為了“咽不下這口氣”而與人爭斗,為了維持起碼的面子而虛偽造作,為了比別人優(yōu)越而弄得精疲力竭,凡此都是“我相”暗中作祟的緣故。
強烈的我相引起種種心機、智巧、情緒的激蕩和情感上的紊亂(按:即《唯識論》中的煩惱法)。這些心理活動,造成苦惱和焦慮,觀察現(xiàn)代人對我相的執(zhí)著,造成以下幾個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