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鐘離其實不姓“漢”,他姓鐘離,名權(quán),又名云房先生,號正陽子,又號和谷子等多種名號,因傳說他是漢朝時的人,又曾自命為“天下都散漢鐘離權(quán)”(“都散漢”即“閑漢”的意思),因此人們就將他稱作“漢鐘離”。
相傳鐘離權(quán)是一名武將,東漢當時有個外戚,叫權(quán)臣梁冀。人稱跋扈將軍,他妒賢嫉能,給鐘離權(quán)老弱殘兵二萬去征討胡人。結(jié)果自然是全軍潰敗,幸好鐘離權(quán)命大,獨自逃得性命,跑到一個山谷中,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在這里他遇到一個碧眼胡僧,引鐘離權(quán)來到一個叫東華先生的上仙處,授給他長生真訣、金丹火候及青龍劍法。鐘離權(quán)由此得道成仙。
據(jù)說到了晉代,漢鐘離又做了回邊關(guān)大將 奇怪,漢鐘離不是成仙了嗎?又來當武將做什么?大概是舊情難忘,又來友情客串一番?這次他改名為“金重見”(金重合起來就是“鍾”字)。此時漢鐘離的形象就很像電視劇中的扮相了: “丫頭坦腹,手搖棕扇自若,赤面?zhèn)ンw,龍眼虬髯” 頭上像小丫頭那樣梳兩個發(fā)髻,穿著“露臍裝”,拿著大扇子,整天熱得不行似的。他當了幾天大將,覺得晉朝皇帝昏庸驕奢,很難侍候(很自然的道理嘛,當慣了逍遙自在的神仙,哪里還習(xí)慣這趨炎附勢的職場生涯?),于是就解印辭職了。
到了唐末,他又在長安酒店里出現(xiàn),點化呂洞賓成仙,《全唐詩》中的這三首詩就是當時留下的:
題長安酒肆壁三絕句
鐘離權(quán)
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
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愿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shù),得見清平有幾人。
前面在說呂洞賓時曾經(jīng)說過,呂洞賓當年雖然也是“尖子生”,但因晚唐科舉腐敗,屢試不中。心情十分郁悶,在長安酒店喝悶酒時,就遇見了鐘離權(quán),鐘離權(quán)著一白袍,在墻壁上題下這三首詩。
呂洞賓見他形貌奇古,詩中的意境不凡,就問他姓名。此人說:“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終南山,你想跟我去嗎 ?”呂洞賓雖有慧根,但塵緣也不是說撒手就撒手的,他還惦記著考試的事呢,于是沒有答應(yīng)。
這天晚上,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一同住在這家酒店中,呂洞賓睡著后就做了個夢,先夢見自己狀元及第了,然后官場得意,子孫滿堂。但樂極生悲,突然又因事獲罪,家產(chǎn)抄沒,妻離子散,窮苦潦倒,只落下自己孤身一人立在風(fēng)雪中發(fā)抖,落了個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凈(簡直就是一個《紅樓夢》精編版)。
呂洞賓悵然醒來后,只見鐘離權(quán)還在煮一鍋小米飯,這鍋飯從他睡覺時就開始煮,這時還沒煮熟呢。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黃粱夢”故事。呂洞賓從師父這兒學(xué)了這招后,曾依樣畫葫蘆,也讓人家嘗嘗“黃粱夢”的滋味,比如《邯鄲夢》里點化“盧生”的故事,這是后話。
八仙之中,民間傳說鐵拐李得道最早,法術(shù)最深,其實在正統(tǒng)的道教中,漢鐘離的地位要高得多,全真道所信奉的北五祖中,東華先生王玄甫是第一代,漢鐘離就是第二代,然后呂洞賓是第三代,據(jù)說王重陽的道術(shù)就是由呂洞賓所傳,怪不得“武功天下第一” 跳TONE了,跑武俠小說里去了。
漢鐘離和呂洞賓,形成道教中著名的“鐘呂”一派,這一派摒棄了過去道教中燒丹煉汞的方法(這一派吃死不少人,包括好多唐朝皇帝),而是通過類似氣功的“內(nèi)丹”修煉法來求仙,通過“內(nèi)功”的修煉,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達到“人仙”這樣的層次,像譚峭、陳摶、張三豐等,都是年過百歲而精神矍鑠,不免讓人們愈加相信道家和道教的理論對于繕性養(yǎng)生確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