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大智慧者執(zhí)兩用中

中庸的謀略 作者:丹明子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p>

孔子說:“大舜真可以說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了?。∷矚g向人請教問題,并且喜歡分析審察淺近的話語的含義。包容別人的惡言,宣揚別人的善言,審察并掌握別人認識上的兩個極端,采納適中的去引導(dǎo)百姓。這就是大舜之所以為舜的原因吧!”

人生謀略

這一章告訴我們有大智慧的人是怎樣以中庸之道行事的。堯、舜、禹、文王、武王、周公是儒家十分推崇的古代圣賢,他們既是領(lǐng)袖人物,也是道德人倫的典范,他們的許多行為確實值得后人效法。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提到了《論語》中所記載的,堯向舜禪讓帝位時告誡舜的話,說明堯希望大舜做到“允執(zhí)其中”。這一章里,孔子具體告訴我們舜是怎樣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以中庸的大智慧行事的。

孔子認為,舜是一個大智慧者。天下的事理是沒有窮盡的,人的知識與能力總是有限的,一個人即便是再聰明,也總有不知道的事理,因此不能不虛心;即使在某個方面懂得的比其他人多一些,也不值得炫耀。舜可以說是天分過人,可是他十分謙虛,廣泛地向他的臣民征詢意見。就算是聽來的話很淺顯,他也要仔細想一想,力圖從中發(fā)現(xiàn)有益于自己的東西。如果聽到的話不合情理,甚至是惡言,他雖然不會采用,但也不去給對方宣揚,以免對對方不利。哪怕聽來的話只有一點可取之處,他也替對方宣揚,使人們都從中受益??偨Y(jié)起來,舜總是仔細審度各方面的言論,去除過頭的和不及的說法,采用中間的正道,這是最合乎尺度的,也得到了全天下人的智慧。這就是行中庸之道的妙處。

關(guān)于舜為人處世“隱惡而揚善”的美德,有這樣的傳說。據(jù)說舜的母親去世很早,他的父親瞽叟是個糊里糊涂的人,為舜娶了一個繼母,這個繼母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繼母心地褊狹,弟弟象又傲慢蠻橫,舜在家中的處境自是可想而知。然而,舜卻始終能做到體恤父親,原諒繼母,寬容弟弟,即使生活十分辛勞也毫無怨言。不過,舜的寬廣胸懷并沒有打動家人,繼母和弟弟想方設(shè)法加害于他。起先,象與繼母企圖燒死他,舜卻在險境中機智逃生;后來,象又企圖在舜打井的時候用石塊砸死他,這一難又被舜逃過了。正當(dāng)象高興地對繼母說“舜被我用石塊砸死了”的時候,舜推門而入,若無其事地拜見父母,然后對象說:“弟弟,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麻煩你多多幫忙料理家事吧。”象聽了這句話之后翻然悔悟,從此舜的一家人變得和和睦睦了。

舜治理天下沒有什么別的,只是把握住了中庸的道理,順乎萬事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寫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币馑季褪牵鹤詈玫念I(lǐng)導(dǎo)者,下面的人們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親近、贊美他;再次一等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畏懼他;最差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輕視、侮辱他。領(lǐng)導(dǎo)者的誠信不足,下面的人們自然不相信他。領(lǐng)導(dǎo)者謹慎并且珍重自己的言語而不輕易發(fā)號施令,事情自然圓滿成功,而所有的人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p>

這段話告訴我們,老子把領(lǐng)導(dǎo)者分為四個等級,最上等的是“太上”,他們不去人為地打亂人民的生活秩序,而是任憑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順乎自然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法則,一切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去做,不把人的意志強加給大自然,也不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在人民頭上,讓人民自由自在地生活,以致人民根本感覺不到他們的上邊還有個什么首領(lǐng)。大舜就是這樣的領(lǐng)導(dǎo)者。正是由于舜能做到包容別人的惡言,宣揚別人的善言,審察并掌握別人認識上的兩個極端,采納適中的去引導(dǎo)百姓,百姓自然就會分不出哪個聰明,哪個愚笨,就少了許多無謂的紛爭,當(dāng)然也就沒有過或不及的事情了。他做事時把握住兩端,用的是中間,也就是看到了事物的正反兩面,自然就能做到不偏不倚。

“執(zhí)其兩端”也是很好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我們所不了解的事物,對于陌生的事物,如果我們試著從它的正反兩方面入手去研究它,就可避免產(chǎn)生片面的認識,找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孔子曾經(jīng)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意思是說,“我有知識嗎?沒有知識。有個鄉(xiāng)下人問我,我空空然什么都不知道。我考察問題的兩端,然后盡量告訴他。”孔子當(dāng)然并不是生而知之,更不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通,就像古希臘偉大的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那樣,認為自己“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他所掌握的,是人生的智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對于鄉(xiāng)下人的問題,孔子雖然一無所知,但是通過“叩其兩端”的方法還是找到了答案。對于我們而言,掌握了中庸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成為真正的成功人士和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