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毛氏族 本崇佛(3)

毛澤東與佛教 作者:王興國


有見之者,物有仙氣亦不驚人。

記中所說 庵兩晉 之 晉 同 進 ,是說慈悅庵有前后兩殿。 前晉供王爺圣像 ,這里的 王爺 指四大天王。印度佛教傳說,須彌山腰有一山名鍵陀羅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之,各護一天下。佛教傳入中國后,漢化佛教寺院中,將南方增長天王,塑成身青色,穿甲胄,持寶劍像,立于剛進寺廟的大門內(nèi),作守護神。韶山在南方,故慈悅庵奉南方增長天王。

《慈悅庵記》說 雙目露睛,一鞭電掣 拜瞻者心先震懾 ,正是對南方增長天王形象的如實描繪。至于所謂 屢著現(xiàn)身,誅奸靈報 中的 現(xiàn)身 ,指佛的 現(xiàn)身說法 ?!毒暗聜鳠翡洝肪硪?釋迦牟尼佛 : 亦于十方界中現(xiàn)身說法。 就是說佛為方便施設(shè),隨順眾生而顯現(xiàn)種種身形,為之說法;當然也就可以利用天王之身形,進行現(xiàn)身說法, 誅奸靈報 。所謂 上晉奉彌勒、觀音諸佛 一語中的彌勒,按佛教的說法,他是未來佛。彌勒的本像著菩薩裝,戴天冠,與京劇中唐僧帽相近。可是漢化佛教寺廟中常供奉大肚皮坦露笑口常開的彌勒,其原型則為五代時的布袋和尚。此和尚名契此,身寬體胖,常常面帶笑容,背個布口袋在鬧市中出現(xiàn)。臨終時遺偈: 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識世人,世人總不識。 因此北宋以后,寺廟中便以大肚彌勒取代了天冠彌勒。在他的身旁往往還懸掛一副有名的對聯(lián):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

由于他形象可愛,所以在漢化佛教中,成了僅次于觀音,為人們最熟悉的菩薩之一。正因為觀音是漢化佛教中為人們普遍熟悉和供奉的菩薩,所以《慈悅庵記》中說 觀音著靈救世,名傳九有(九州),澤沛萬民,膜拜紛紛,日夜不息,故廟祀之肥,駕四庵而獨立 。

毛澤東少年時代,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幽雅、寺廟林立的韶山?jīng)_,其母親文氏又虔誠地信佛,并堅持吃 觀音齋 ,因此肯定是要定期帶領(lǐng)他去這些庵寺中 膜拜 一番的。稍長,毛澤東還到這些庵寺中向僧尼借佛教經(jīng)書閱讀。

韶山毛氏的祖先不僅有人親建庵寺,而且有些人對佛學(xué)理論還有較深的修養(yǎng)。例如,纂修乾隆二年(1737年)韶山毛氏族譜的毛文伯(1674 1760),字爾達,即是 以文章為游戲,將希劉勰之逃禪。 (周定寧:《韶山記》)而寫作《仙女庵記》的 韶山主人 ,不僅將 古佛場 直當作 詩人打坐場 ,而且寫了《韶山八景》詞。關(guān)于《韶山主人》,《韶山吟》一書的編者疑為光緒七年(1881)編《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譜》的當時族長毛祖基。但同治七年(1868)所修之《韶山毛氏房譜》即已記載《韶山八景》詞,且未署作者之名。因此,我們懷疑此組詞寫作的時間比二修族譜時間要早得多。《韶山八景》詞中就流露了許多佛教思想。例如《仙女茅庵》一詞寫道:

山深別有天,草木皆仙,茅庵丹灶筑當年。道中女子今何在?一座金蓮。晨鐘暮鼓邊,驚醒塵緣,高僧無事抱云眠。何必普陀觀自在,面壁依然。

詞的上闋是講唐代恒氏二女修道的故事,但已成往事;下闋則是描寫仙女庵的現(xiàn)在。作者認為,此處雖不如觀音顯圣的普陀山那樣有名,但仍不失為面壁修禪的勝地。

又如《胭脂古井》一詞寫道:

仙跡寄高岡,古井流香,胭脂笑問為誰妝?色即是空空即色,春雨斜陽。

一派玉瓊漿,寒碧冰芒,無纖塵染影嵐光。參透神仙中婦艷,紅粉何妨?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云: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 此處之 色 指物質(zhì)現(xiàn)象, 受、想、行、識 則是指精神現(xiàn)象。大乘佛教認為不論是物質(zhì)現(xiàn)象還是精神現(xiàn)象都是無自性 空 相。顯然,《韶山八景》詞的作者毛祖基吸收了這種 一切皆空 的思想,所以他說 參透神仙中婦艷,紅粉何妨?

再如《石壁流泉》一詞寫道:

素練影空懸,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