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學任公 究佛理(2)

毛澤東與佛教 作者:王興國


法門,則自在游行,無掛無礙,舍身救世,直行無所事矣。 其四,是 無宗教思想則無忌憚 。因為

我佛業(yè)報之說,謂今之所造即后之所承,一因一果之間其應(yīng)如響,其印如符,絲毫不服假借,此則無論據(jù)何學理而決不能破之者也。茍有此思想,其又安敢放恣暴棄造惡業(yè)于今日而收惡果于明日邪! 其五,是 無宗教思想則無魄力 。梁啟超說,人們最大的畏懼莫過于死亡。如果人們知道 吾自有不死者存,曰靈魂, 則死吾奚畏?死且不畏,余更何有。故真有得于大宗教良宗教之思想者,未有不震動奮厲而雄強剛猛者也。 [2] 綜上可見,梁啟超在論證宗教的作用時,其理論根據(jù)都是從佛教中拿來的。所以他在比較各種宗教之后,認為: 若夫以宗教學言,則橫盡虛空,豎盡來劫,取一切眾生而度盡之者,佛其至矣!佛其至矣! [3]

[1].《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 139頁。

[2].《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第138 142 頁。

[3].《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第143 頁。

梁啟超在文章中談到哲學與宗教的區(qū)別時說: 要而論之,哲學貴疑,宗教貴信。信有正信,有迷信,勿論其正也、迷也,茍既信矣,則必至誠,至誠則能任重,能致遠,能感人,能動物。故尋常人所以能為一鄉(xiāng)一邑之善士也,常賴宗教;大人物所以能為驚天動地之事業(yè)者,亦常賴宗教。 梁氏之所以如此重視信仰,是由于數(shù)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以小生產(chǎn)為主要的生產(chǎn)方式,加之封建統(tǒng)治者的愚民教育,使人民缺乏統(tǒng)一的思想,也缺乏公共道德心。近代西方人常說中國人是 一盤散沙 ,正是指的這種狀況。梁啟超在經(jīng)歷了戊戌變法失敗的慘痛教訓后,對此感受尤深。所以他在《新民叢報》的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的《新民說》中,開宗明義地指出: 夫聚群盲不能成一離婁,聚群聾不能成一師曠,聚群怯不能成一烏獲;以若是之民,得若是之政府官吏,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又奚尤。 因此,他認為要改革,首先就要提高人民覺悟,即日新其民。 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 [1] 那么用什么來統(tǒng)一人民的思想,增進人民的道德心呢?梁啟超認為哲學強調(diào)理性,且一般老百姓弄不懂;而儒家學說多講個人修身,對社會公德關(guān)心太少,因此他認為唯一能承擔此重任的只有宗教。所以他在談到如何對待宗教時說: 摧壞宗教之迷信可也,摧壞宗教之道德不可也。 [2]

梁啟超這種摒棄宗教的迷信,而充分利用宗教徒虔誠的信仰心,去建設(shè)國民新道德的思想,曾深深地影響過青年毛澤東。在毛澤東1913年冬天所記的《講堂錄》中,便有:

為萬世開太平,大宗教家之心志事業(yè)也。 有辦事之人,有傳教之人。前如諸葛武侯(亮)、范希文(仲淹),后如孔(子)、孟(子)、朱(熹)、陸(九淵)、王陽明(守仁)等是也。 宋韓(琦)、范(仲淹)并稱,清曾(國藩)、左(宗棠)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也,范、曾辦事而兼?zhèn)鹘讨艘病?[3]這里講的 大宗教家 和 傳教之人 ,是指不僅自身具有堅定的信仰,

[1].《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1卷上冊第118頁。

[2].《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第142 頁。

[3].《毛澤東早期文稿》,第591 頁。

而且能將這種信仰向民眾進行宣傳和普及的人。在《(倫理學原理)批注》中,他更是明確指出: 宗教可無,信仰不可少。 [1] 他在談到知識與信仰的關(guān)系時,還說過這樣一段話:

夫所謂信仰者,必先之以知識,知之而后信之。雖有迷信之人,此乃吾人稱其人過甚之言,彼未有自認為迷信者也。彼自謂知之已稔,故信之也堅,吾人乃指其堅信之狀態(tài),而字之曰迷信也。夫知者信之先,有一種之知識,即建為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