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起義兵秦王破陣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圣君的代表,一段貞觀之治的千古佳話,讓人們愿意相信,成就千古治世的圣君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家世與背景,他一定是一位曠古絕今的少年英雄。他后來為何以藩王而非法定的太子身份即位?他何以成為太原起兵的首謀之人?他沒有作為皇帝的繼承人而得到相應的訓練,卻為什么在政變得手后能夠自信滿懷地接過治理天下的大任?開國戰(zhàn)爭中常勝將軍的經(jīng)歷,對于一位在天下大亂之后開創(chuàng)治世的“圣君”到底發(fā)揮了怎樣的影響?也許在那首雄渾激昂的《秦王破陣》樂舞中,我們能夠找到一些線索。
1、混血世家濟世才
李世民出生于一個胡漢混血的貴胄世家。其父李淵,自稱是十六國時涼武昭王李的后代。而實際上,李淵很可能是在自己的世系上做了手腳。李唐皇室很可能是北魏弘農(nóng)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而李初古拔應該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其后代跟漢族通婚,到李虎時已經(jīng)是胡漢混血。李虎是李淵的祖父,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初追封唐國公。李淵在其父李死后襲封唐國公,其母獨孤氏與北周明帝獨孤皇后、隋文帝獨孤皇后均為八柱國之一獨孤信之女。李淵妻竇氏。獨孤氏和竇氏(即紇豆陵氏),是胡族血統(tǒng)。所以出于這樣的胡漢混血家族的李世民,有著明顯的胡族的體貌特征:濃眉,眼睛較深,胡須微卷,臉部線條硬朗,身形矯健,英俊而不失勇武。
竇氏共生四子,長子建成,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李世民乃是次子,于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別館。史書稱,該子生時,有二龍戲于館門之外,前后三日才離去。及生后四年,有一書生,自稱善于察人面相,見到李淵,驚道:“公是貴人啊,且有貴子?!彪S后見到李淵四歲小兒,更道:“此小兒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貌,只須年近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這一句話非同小可,驚到了一向持重的李淵。書生許是料想李淵會起殺念,言罷便及時神秘消失。而李淵竟采“濟世安民”之意,以“世民”名之。
這李世民卻也不負其名,自幼便顯聰睿之資,思慮深遠,遇事常能果斷處之,平日里則不拘小節(jié),而言行舉止之間,有種不似常人的氣度。
大業(yè)十一年(615),隋煬帝在雁門(今山西代縣)被突厥圍困。天子被圍,事非小可,帝國各路軍馬自然急去援救。當時屯衛(wèi)將軍云定興營內(nèi),站出一后生,雖是無名小將,卻也是少年英姿。該后生從容對云定興道:“如今前去救援,必得大張旗鼓才行?!?/p>
“嗯?此話怎講?”
“且說啊,始畢可汗舉全國之師,竟敢圍困我們天子,必是仗著倉促之間,我們無從救援?,F(xiàn)在我們?nèi)舸髲堒娙?,?shù)十里之間幡旗相續(xù),夜間則鉦鼓相應,則必出乎突厥意料之外。突厥定會以為我們四方救兵已云集而至,驚懼之間,必然撤圍而去。不然的話,敵眾我寡,拼盡力氣去打硬仗,恐怕我們終會力單不支啊。”
云定興并非剛愎自用之輩,稍加思索,利害立見。
果然,帝國救兵大張旗鼓,軍隊進至崞縣(今山西代縣西南),突厥軍隊的偵察人員得知,驚而飛告始畢可汗說:“隋朝大軍來了!”突厥即時心虛,慌忙撤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