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國家石油戰(zhàn)略儲備庫存并不是以平抑油價波動為主要目的,而是為了保證在戰(zhàn)爭或自然災難時國家石油的不間斷供給。因此,以穩(wěn)定石油市場供應,平抑油價波動為目的的商業(yè)庫存建設也必須進一步納入石油戰(zhàn)略儲備體系中。未來石油戰(zhàn)略儲備體系的建設還必須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市場主體和政府機構的儲備責任和義務,落實儲備油品和儲備資金的來源,以及確定符合中國需求的儲備規(guī)模和層次。
(2)實現多元化的能源供應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能源緊缺迫切要求中國積極開展能源外交,拓寬石油進口渠道,實現能源供應的多元化。目前,中國能源供應多元化的主要方向在中亞地區(qū)以及非洲地區(qū)。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中哈石油管道于2004年9月開工,一期工程規(guī)劃年輸油能力為2000萬噸/年,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途經阿克糾賓,經過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口岸進入中國,最后到達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全長2798公里,2006年6月正式投入商業(yè)運營,2009年輸油量為773萬噸,累計輸油量已超過2000萬噸。二期工程規(guī)劃輸油能力為2000萬噸/年到5000萬噸/年,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經阿拉山口口岸進入中國,全長約1300公里,于2007年12月開工,預計2012年12月完工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第一階段“肯基亞克庫姆科爾”石油管道已于2009年9月14日投入運營,輸油能力為1000萬噸/年。}(KCPP)開通,按計劃每年至少向中國輸送1000萬噸的石油,二期項目完工后可以提高到2000萬~5000萬噸的水平。2009年12月,中哈天然氣管道{中哈天然氣管道是中亞天然氣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期工程起始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到達中國霍爾果斯,全長約1300公里,與中國西氣東輸二線相連,單線已于2009年12月竣工投產。二期工程為哈薩克斯坦境內管道,從哈薩克斯坦西部別依涅烏起至中哈天然氣管道一期的齊姆肯特四號壓氣站,管道長度約1400公里,計劃于2012年完成。}(KCGP)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為哈國境內管道,將橫跨哈薩克斯坦,并最終連接上中國西氣東輸管道,包括在建的中俄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是俄羅斯泰納線分支,起自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止于大慶,管道全長約1000公里,俄羅斯境內72公里,中國境內927公里。按照雙方協定,俄羅斯將通過中俄石油管道每年向中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合同期20年。2010年8月開通,11月1日進入試運行階段。管道輸油能力最高可升至每年3000萬噸。}、中俄天然氣管道{中俄天然氣管道主要有兩條規(guī)劃管線,一是西線管道,將從俄西西伯利亞經阿爾泰邊疆區(qū)進入中國新疆,全長2800公里,年輸氣量達到300億~400億立方米,最終與西氣東輸管道連接,運送西西伯利亞開采的天然氣向中國沿海地區(qū)供氣;二是東線管道,從薩哈林地區(qū)經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進入中國境內。俄國最初的設想是首先建設全長約3000公里的西線管道,預計5年內建成通氣。但是,由于價格、氣源和政治上的一些利益問題,中俄天然氣管線建設進展緩慢。}和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緬甸從馬德島出發(fā),經云南瑞麗進入中國,管道全長771公里,一期工程規(guī)劃輸油能力為1200萬噸/年,年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年,已于2010年6月正式開工,計劃在2012年完工。},以及東部沿海港口的LNG項,中國東北、西北、西南陸上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zhàn)略格局已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