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擦亮眼睛再去愛
昨天我是瞎的,今天我看見了。
圣經(jīng)
人人向往真愛
愛情,是一個亙古不變而又歷久彌新的話題。可以說,全世界不管哪一種文字或文化形式,愛情都是其永不褪色的主題。如果說,沒有空氣和水,人類將被餓死;萬一哪一天,人們失去了愛情的滋潤,那才是地球真正的毀滅。愛情,就像是一道看不見的強勁電弧,在男女之間產(chǎn)生著強烈傾慕之情。而且,她以無比的穿透力超越了時空、信仰、種族、國別、膚色,甚至跨越了倫理道德觀的束縛。
費爾巴哈說過:“愛就是成為一個人?!蓖呶髁蟹蛟谥摹肚閻壅摗分姓f道,愛情,這不單是延續(xù)種屬的本能,不單是性欲,而是融合了各種成分的一個體系,是男女之間社會交往的一種形式,是完整的生物、心理、美感和道德體驗。只有人才具備復(fù)雜而完備的感情。愛情是人類精神的一種最深沉的沖動。
什么是愛情的本質(zhì)?人們自古以來就在探索愛情的秘密,試圖認(rèn)清她的本質(zhì)、摸清她的規(guī)律。的確是“神圣的愛情”令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生活的美麗,帶給我們震撼心靈的體驗;同樣的,也是因為“偉大愛情”所派生的可怕的魔力,足以讓一個人達到癲狂和粉碎的毀滅之地??梢哉f,愛情,既是圣潔的天使,亦是猙獰的魔鬼。直讓世間的癡男怨女向往之、恐懼之、幸福之、痛苦之。可謂一言難盡也!
在蕓蕓眾生的現(xiàn)實中,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的陌生男女因邂逅鐘情而催生出美不可言的愛情故事;與此同時,也有曾經(jīng)生死依戀山盟海誓的情侶或夫婦因琴瑟不諧而分道揚鑣的凄涼場景。到底是什么力量讓男女相互吸引在一起?那穿越時空的神奇魔力究竟為何?
是什么特質(zhì)令身陷情網(wǎng)的男女不可自拔?又是什么讓“為情所傷”的男女悲痛欲絕?
古老的道家智慧發(fā)現(xiàn),整個宇宙如同一個“太極”圖狀,一白一黑,黑白相間,白為白晝,意為陽剛;黑為夜晚,則是陰柔?!疤珮O”圖形告訴我們,世間萬物,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調(diào)諧,萬物滋長。
兩性間的愛戀萌動,相互吸引力的產(chǎn)生,也是遵循這個“道”和規(guī)律的。男人代表陽剛及創(chuàng)造的能量,女人代表陰柔與接納的能量,男女從最初的相互吸引、相親相愛到最終的和諧幸福,始終是朝向“陰陽合一”的方向發(fā)展。
真愛三要素:“性”、“情”、“愛”
窮其究竟,男女之間的“愛情魔力”是與三個元素密不可分的,即:身(生理)、心(心理需求)、靈(愛)。
“身”——生理與性的吸引是一種強烈的吸引力。男女間“性的吸引”是生物的本能需要,任何一種生物,在生理器官成熟的季節(jié)里,都會本能地尋求異性交配繁衍子孫,這股來自生命延續(xù)的自然的性驅(qū)力,我們稱之為“性能量”的展現(xiàn)。它是純粹的、本能的生命需要。
“心”——心理需求的吸引。心理需求即是兩性之間因心理情感的需要滿足而產(chǎn)生對一方的愉悅感和幸福感。人類是地球上一百八十多萬種生物里,唯一擁有高級情感及需要的生物。人的心理需求又分兩種,一種是先天的屬于存在本質(zhì)的心理需求。諸如被了解、被接納、被重視、被需要的感覺,當(dāng)我們有這些感覺產(chǎn)生的時候,就覺得有被愛和關(guān)懷的感覺。另一種心理需求是源自后天在我們的成長過程里產(chǎn)生的不同的心理需要。比如,在很多情侶中的男孩身上有女孩父親的影子,女孩身上則散發(fā)出男孩母親的氣質(zhì)。比如,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小女孩找比她大十歲以上的男性為男朋友或老公,可能是覺得這個“大男朋友”可以彌補她心理上的一些需要或感受,可能是溫暖感、安全感等;如果女孩家境比較貧寒,可能會嫁給一個經(jīng)濟實力較好的男人為妻;如果自身文化不高,冀望找個讀書多的異性伴侶;性格內(nèi)向的人常喜歡被性格外向的人所吸引等等。其實,都是在與異性的互動中,從對方身上感受到自身所沒有的或渴求的某種感受或需要,實際上是一種補償性的心理需要。
“心理需要”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趨力。在個人的情感世界里,都有正常的也是健康的心理需求,譬如渴望親人、愛人、朋友的溫馨接觸及交流;期待得到領(lǐng)導(dǎo)、同事或客戶的贊賞等等。當(dāng)這種渴望或期待被滿足時,會有開心愉悅的感覺;假如他們可能工作忙、沒有時間忽略了這種需要,導(dǎo)致這種需求未被滿足,也會很難過、不開心,但個體要內(nèi)心清楚,這不是我的錯,我不會因為未得到他人的關(guān)注而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不對、不好,開始“如果我好的話,他們不會如此對我”的消極對話。因此,一個擁有健康自我的人,他(她)的自我概念非常地清楚,有積極的自我評價及定位,不會因為外界的得失,而否認(rèn)自己的存在價值。他們知道,在你贊美我、夸獎我時,我很開心滿足,當(dāng)這種感覺過去時,我還是我,我的價值不會因為你的贊賞和夸獎而增值半分;同樣,你冷落我、批評我的時候,我亦不會因為你的冷落和批評而遜色半分,我還是我。
可是,在婚姻中,當(dāng)有些人因在其成長過程里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支持,自我人格是虛弱的、不完整的時候,他們在感情中就容易陷入“心理互賴”的陷阱里,這種心理需要的滿足無異于“飲鴆止渴”,開始時會非常舒服愜意,到頭來彼此“傷的很深”,一旦某天另一半不能給予他(她)某種需要時,他(她)就有活不下去的感覺。例如,有一對戀人,感情好的時候,他們愛得死去活來;發(fā)生摩擦的時候,男孩有嚴(yán)重的暴力行為,經(jīng)常把女孩打得遍體鱗傷,每當(dāng)沖突時,女孩下定決心離開這個男孩,可每次分開不到一個月,又鬼使神差地和好。接下來,過不了多久又會舊戲重演。女孩和男孩就在這樣的一種“怪圈”里循環(huán),無法自拔。經(jīng)過咨詢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的父親對她的母親有暴力傾向,女孩從小很恨他父親的暴力行為,決心長大后找男朋友一定不能有暴力傾向,可偏偏“冤家路窄”,恰恰她找的男友有暴力行為,令她痛苦不堪,卻又?jǐn)[脫不了。這種形態(tài)在心理學(xué)上稱之為“病態(tài)互依癥候群”。戀愛的雙方在幼年時內(nèi)在受過很深的創(chuàng)傷,渴望被愛、被呵護,帶著這些未盡的心理需求長大成人。有這種戀愛或婚姻關(guān)系的伴侶需要接受心理治療,才能進入健康的兩性關(guān)系。
“靈”——對存在的愛與接納?!办`”這個詞聽起來很玄,似乎離我們很遠很遠,但又無處不在?!办`”是我們存在的根本,也是生命追尋的終極方向。對戀愛或已婚的雙方來說,什么是愛一個人?或者說,愛一個人需要什么能力及品質(zhì)?很多人以為,因為他(她)對我很好,所以我愛他(她),這是愛嗎?或者,當(dāng)一個人展現(xiàn)出某些特質(zhì)是你喜歡的、欣賞的或?qū)δ阕隽四臣?,讓你喜歡、感動了,你就愛他(她),這是愛嗎?
“愛”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愛是需要用心的、投入靈魂的去學(xué)習(xí)、體驗才發(fā)生。無法刻意的用理性的認(rèn)識與努力達成。愛是對自己的真實自我的全然接納與欣賞;然后才是對別人的全然接納與欣賞。所以,我們常問:你愛自己嗎?你會愛自己嗎?假如你不愛自己或不會愛自己,那你是沒有資格和能力去愛別人的。單獨地來研究分析愛是枯燥的、抽象的,甚至是乏味的。我們不妨把性能量、心理需要和愛三者作個比較,你會更清楚它們各自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