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雍正是荒淫的皇帝。雍正皇帝在位13年,一共留下1000多萬字的批注。這是什么概念?他還要召開會議,接見大臣,處理軍務,你說他什么都可以,但是他不可能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因為,泡妞也是需要時間的,雍正沒有這個時間。
還有就是雍正即位,說他篡改了詔書。民間傳說,本來詔書寫的是“傳位十四子”,被他改成“傳位于四子”,把“十”改成“于”。到底當時的詔書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于四子”,一直有爭議。但是后來研究發(fā)現,“傳位于四子”,我們按照今天的閱讀習慣,毛病不大,不會有多大的問題。但按照清朝正規(guī)的文件書寫,應該寫成“傳位皇四子”,加上一個“皇”字,詔書就不能改了;再有,就是這個“于”字,當時民間書寫可以,在正規(guī)的文件里面是不用這個字的;還有就是當時的文件都是滿漢合璧書寫的,不可能只用漢字一種文字,你可以改漢文,但是改不了滿文,這是很多專家、學者研究出來的東西,所以,雍正篡改詔書只能說是民間傳說。
如此一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雍正并不是一個壞皇帝,相反,他是一個勤政皇帝。
雍正每次接見大臣,只有三個。這三個人是全國縣級以上的干部,也就是說,縣令以上的干部,他都會接見。而且接見的時候,不僅僅是聽他們匯報工作,而且要具體說出那個地方的情況,風俗人情,要說得非常詳細,我們現在恐怕也做不到。并且雍正把被接見的人劃分等級,一共分為六個等級,“上上、上中、中上、中中、中下、下下”。這個東西是不是任免的依據呢?不是。這只是雍正個人的看法,這個等級劃定,不是給大臣看的。而且這個評定可以更改,比如,這次給你劃等級,“此人中下等”,等下一次,再見雍正,他感覺上次的等級不對,就會修改,加上批注,“上一次他是因為患了感冒,精神不濟所致”,看來,應列為中中等。這個東西,絕對不往吏部發(fā)送,只作為心中的印象,而且往往一邊接見,一邊記錄。
他對各地方的情況都很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在康熙年間,如果說一個督撫,要革職一個縣令很容易。到雍正年間,就不是這樣了。有這樣一件事情,一個督撫給雍正上了一道奏折,說某某地方的縣令不稱職,請求將他革職。前兩次,雍正都沒有理他,到了第三次,這個督撫在奏折里說,“我已經把他摘牌子了,把他拿掉了”。雍正惱了,在朱批上回了一句:“此人與爾有何仇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要求立即晉升他為知府。讀雍正的朱批御語讓人感覺非常痛快,雖然他經常把人罵得狗血淋頭。有人說,雍正的朱批御語是“天下第一痛快書”,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看到的雍正,就是這些朱批留給我們的印象。
就是這樣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卻背負了200多年的惡名,說他謀父逼母、誅兄屠弟、陰謀篡位等,一共是十大罪狀。實際上這十大罪狀,雍正活著的時候都已經看到了。大家都可以想象,雍正這個人極為爭強好勝,他希望通過這樣勤奮的工作,能夠得到天下人的認可,但萬萬沒有想到,他這邊在認真工作,那邊卻把他說得一塌糊涂。就是一些專門寫書罵他的人,他也沒有殺,而是留下他們,讓他們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他還出版了一本書——《大義覺迷錄》,專門說當時宮廷里面的一些事情的真相。大家都說他假,因為都認為封建皇帝不會說真話。事實上,《大義覺迷錄》就是因為太真實了,以至于都沒有人敢相信它是真的。在這本書里邊,反映了當時很多屬于絕密的東西,這些東西對皇家來說,根本是不應該泄密的,就是在雍正死之后50年之內,都應該保密的,但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寫出來了,而且作為必讀書來發(fā)行。乾隆皇帝即位以后,覺得這些書,有損皇家的體面,就把它收回來了。雍正在位殺人不多,即便是“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樣的文字獄,本質上也是為了清除政敵。
雍正這個人從本質上說是一個工作狂,但是從他的個性來說,他比較刻薄,說話尖酸,要求工作人員不停地工作,訓斥人的時候不留情面。所以雍正的性格里面有些也很煩人。在追討國庫欠債的時候,有一個很清正的官,就差一兩二錢銀子沒有還,雍正就在邸報上,左一條右一條反復發(fā)布。一兩二錢銀子,是個官基本上都能拿出來,就為了這么一點東西,他一直追查不停;有一個人被罷官,雍正命令百官寫詩送行,寫罵這個人的詩,讓他灰溜溜地離開北京。他還親自寫字“名教罪人”,讓他掛在門口。說如果你沒有掛,還要追究地方官的責任。殺年羹堯的時候,年羹堯最終乞命說:我才40多歲,還能再為主子出一把力,我能不能重新回來,發(fā)揮余熱呢等等。但是最后還是沒有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