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施之謎,英雄美女大結(jié)局(2)

治國與治史 作者:唐晉


關(guān)于西施所起的作用,近來有人說西施是“肉彈”,是臥底的“色情間諜”、“高級妓女”、“特務(wù)”,我認(rèn)為這樣說不妥。第一,用這些詞形容美麗的西施聽起來很不順耳;第二,西施的作用也沒有這么大。導(dǎo)致一個國家覆亡,一個女子會有這么大的力量嗎?也許正因?yàn)槲魇┎皇钦渭摇④娛录?,也不是大人物,不過是作為禮物送給夫差,所以在《國語》、《左傳》、《史記》中并沒有引起作者的注意。倒是民間傳說注意到了這個令人同情的女子,所以在諸子中予以記載。

西施在吳亡后,其命運(yùn)如何?大體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被沉水而死。根據(jù)《墨子》記載,是勾踐這個忘恩負(fù)義的家伙卸磨殺驢,把西施扔到河里淹死了!《墨子·親士》篇記有“西施之沈,其美也。”(“沉”,古作“沈”),這里的“沈”字,講出了西施的死因。由于墨子是戰(zhàn)國初期人,離吳越爭霸不遠(yuǎn),此記載有一定可信度。

西施究竟怎樣淹死的?宋朝人編的《太平御覽》引《吳越春秋》的逸篇說“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這里的“浮”字是“沉”的意思;“鴟夷”也就是大皮囊。(伍子胥因諫勸夫差放棄攻打齊國而伐越。夫差聽信伯嚭讒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賜劍使伍子胥自刎,并將其尸放鴟夷革中,漂浮江上。)在后人的詩歌里,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隱的《景陽井》詩云:“斷腸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館娃宮懷古》曰:“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灣灣欲效顰?!边@說明在唐代,人們是認(rèn)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說法的。這與上述記載相同。

第二種說法是西施自沉而死。根據(jù)諸暨一帶的一個民間傳說,吳國滅亡后,西施默默回到家鄉(xiāng)侍奉老母,范蠡得知后,就主動送錢物資助她們母女。西施終身未嫁。后來母親去世了,西施覺得一個人活著沒有意思,就自沉而死。正在西施投江時,范蠡趕到,他趕上前一把沒有攔住,西施已跳入水中。范蠡非常傷心,出錢在水邊修了一座西施廟。

第三種說法是與范蠡泛舟而去。李白曾說:“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此說最符合老百姓的愿望,此外還有西施不慎落水而死等。

透過以上這些故事我們能看出哪些問題呢?這與范蠡有什么關(guān)系呢?

首先,在春秋戰(zhàn)國激烈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中,各國、各政治家、權(quán)謀家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拉攏、拿下關(guān)鍵人物,請客送禮是家常便飯,送美女也不新鮮,甚至像呂不韋那樣送懷了孕的美女也有可能。在中國古代,女子永遠(yuǎn)是悲劇的承擔(dān)者。取勝了,是男人的功勞;失敗了,女人往往是禍水。西施就是政治斗爭的禮品、犧牲品。一個鄉(xiāng)下姑娘,被朝廷選中,被曉以利害,威脅引誘,軟硬兼施,她又怎能改變自己的命運(yùn)?只有服從!

然而滅吳后,勾踐連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都敢殺,何況一個弱女子!《東周列國志》中說沉西施是越夫人所為,勾踐班師,帶回西施,越夫人讓手下偷偷引出,綁大石沉江中,惡狠狠地說:“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

其實(shí),古人就對把亡國的原因歸結(jié)于西施不滿。王安石有一首詩曰:“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p>

亡國與謀臣有直接的關(guān)系,在男人為中心的社會,女人怎么會使一個國家滅亡呢?

魯迅對“女人亡國”論更予以辛辣的諷刺,“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姬亡殷,西施亡吳,楊貴妃亂唐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quán)社會里,女性是決不會有這么大的力量的,興亡的責(zé)任,都應(yīng)該有男的負(fù)。但向來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且介亭雜記·阿金》)。魯迅展示了進(jìn)步的歷史觀。

第二,西施的故事太凄美了,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其中大多數(shù)人都同情這位不幸的鄉(xiāng)間女子,她太無辜了,為了政治使命去迷惑夫差,她的個人情感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她的美麗難道就是為仇殺服務(wù)嗎?后人無不同情西施的命運(yùn),誰是最早同情西施的人呢?

讀《史記》,終于發(fā)現(xiàn)了線索,是范蠡!他不僅同情西施,甚至鐘情西施,暗戀西施!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范蠡在滅吳之后,不留戀功名。他急流勇退,離開越國,“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異姓,適齊為鴟夷子皮?!薄俺吮庵鄹∮诮?,很可能先去尋找西施的葬身之處!憑吊這位美麗的姑娘!范蠡改名鴟夷子皮,最耐人尋味。鴟夷子皮,就是大皮囊,據(jù)說西施就是被裝入大皮囊沉入湖中的,這樣的結(jié)局讓范蠡感嘆不已。很可能他在江湖中尋覓,并沒有找到西施的葬身之處,他非常難過,這么美麗純潔的女子,忍辱負(fù)重,默默無聞,為了越國獻(xiàn)身,還遭迫害,實(shí)在令人同情。我想,范蠡離開越國到齊國時,一定輾轉(zhuǎn)反側(cè),浮想聯(lián)翩,眼含熱淚。怎樣記住西施這位好姑娘呢?于是改名叫鴟夷子皮,雖然名字怪怪的,但有意義,他使范蠡牢牢記住這位不幸的姑娘!想到大皮囊,就想到西施,見到大皮囊就如同見到西施,這種癡情只有范蠡會有,因?yàn)樗麩釔勖利?,有同情心,有愛心?/p>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是隨著時代的演進(jìn)和人們對他們的同情和敬仰而不斷豐富的。其發(fā)展趨勢是,離真實(shí)的歷史越來越遠(yuǎn),卻和人民的愿望越來越近。西施與范蠡的故事文學(xué)性、民間故事的色彩越來越濃,但人們寧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無,為什么?人們同情、熱愛善良美麗的西施;敬仰足智多謀,功成身退的范蠡,也許人們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的苦難太多,不如意的事太多,人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很強(qiáng)烈,于是寧愿把范蠡、西施塑造成有完滿人生結(jié)局的俊男靚女,而不愿看到西施不幸,范蠡的不圓滿,這是善良的人們的真誠愿望。在談?wù)?、講述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中,人們不斷把完美加在西施和范蠡身上,以求得到心靈的慰藉和平衡。正如有學(xué)者說:民間傳說比史實(shí)更動人。

在傳說故事中,有哪些元素是新加入的呢?有什么意義呢?

1.西施的美麗。西施究竟有多美?史書并沒有描寫,但既然朝廷選中,肯定錯不了。西施美到什么程度?于是后人形容她有“沉魚”之美。據(jù)說有一天,她去河邊浣紗,她那窈窕俏麗的身影驚呆了水中的游動的魚兒,竟使魚兒忘記了游動,沉入水底,固有“沉魚”之說。

還有的說西施入選越都后,越中士民為了一睹其芳顏,須“先輸金錢一文”。還有人認(rèn)為西施有一種別人難以模仿的病態(tài)美,就是東施效顰的故事。《莊子·天運(yùn)》說,越國的一個村莊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那就是西施;一個長得很丑,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得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于是也學(xué)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后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diǎn)在哪里,胡亂模仿。

2.砍柴女變成浣紗女。在《越絕書》和《吳越春秋》中,說西施不過是鄉(xiāng)下的“鬻薪之女”,也許讓一個美麗無比的女子砍柴賣柴不那么協(xié)調(diào)、動人吧,后來西施就成了純潔、美麗的浣紗女。

浣紗就是洗紗。美麗的西施,清澈的溪水,潔白的細(xì)紗,輕柔的動作,在秀麗山莊的映襯下,構(gòu)成了一幅多么動人的情景!這使西施更加美麗、感人。浣紗成了西施的標(biāo)志。明代萬歷年間,劇作家梁辰魚完成了劇本《浣紗記》,使西施的故事廣為流傳。現(xiàn)在也有的劇團(tuán)上演新改編的《浣紗記》。

3.范蠡西施一見鐘情。據(jù)《吳越春秋》記載,大約公元前485年前后,越?jīng)Q定向吳送美女,越王派善看相的人到各地查訪,在苧羅山,物色到兩個賣柴的女孩子。后來為了烘托范蠡與西施的愛情,就變?yōu)榉扼蝗ピL尋,兩人在溪邊邂逅,西施眉黛含春,梨花帶雨,范蠡一見鐘情,不能自拔。暗定終身(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當(dāng)時已50歲出頭,西施大概也就17歲)。

更為有意思的是,范蠡經(jīng)過對西施的三年培訓(xùn),讓西施學(xué)宮中禮儀、規(guī)矩,使她成為合格的宮女,護(hù)送她到吳國,竟然走了三年!實(shí)際上從會稽到蘇州,僅短短兩三百里的路途!《漢唐地理書鈔》所輯《吳地記》甚至說,他們在路上還生了個兒子,到達(dá)現(xiàn)今嘉興南部一百里處時,這個嬰兒剛滿周歲,能夠開口說話,于是路邊的亭子被當(dāng)?shù)孛癖娊凶觥罢Z兒亭”,以見證這個秘密愛情的結(jié)晶(唐朝陸廣微《吳地記》稱:“(嘉興)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勾踐令范蠡取西施以獻(xiàn)夫差,西施于路與范蠡潛通,三年始達(dá)于吳,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歲,能言,因名語兒亭。”)。顯然這是太離譜的事。但是民間傳說不管這些,只想把兩人說的恩愛無比,幸福美滿。

4.迷惑吳王。西施去吳國的重要任務(wù)就是最大限度消耗夫差的體力精力。南朝梁任的《述異記》記載,夫差果然迷戀西施,他一味享樂,不理朝政,他用三年的時間筑姑蘇臺,圍墻綿延五里,宮妓千人。又別立春宵宮,為長夜飲,造千石酒缸。又修建大水池,池中造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頗有當(dāng)年商紂王的架勢。夫差這樣做消耗了國力又傷害了自己。

為什么西施和范蠡的故事越傳越離奇呢?

首先,體現(xiàn)了人民對有正義感、對國家作出貢獻(xiàn)的人的熱愛、肯定,面對記載較少,情節(jié)不夠生動的史書,人們依據(jù)人物性格作了符合邏輯的演繹,使人物更加豐滿,更具震撼力。尤其是從范蠡和西施身上升華、提煉出來的顧全大局,忍辱負(fù)重,愛國主義精神更具教育意義。

其次,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體現(xiàn)了人民的愿望。這種愿望主要包括對美的向往和贊賞,對正義的歌頌,對邪惡的鞭笞等。西施成為四大美女之首,作為美的化身,她超越時空、地域,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只要到范蠡、西施的家鄉(xiāng)南陽、紹興、諸暨等地走一走,就會更強(qiáng)烈地感受到。

總之,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有其原形存在的。盡管后來關(guān)于她和范蠡的故事有虛構(gòu)的成分,但她對越國的貢獻(xiàn)是不可磨滅的,人們對她寄予了深深的熱愛和同情。人們不愿意看到這么好的女子被推到湖中淹死,于是傳出了她和范蠡泛舟同游江湖的美麗故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