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富國強兵,助越滅吳報仇怨(2)

治國與治史 作者:唐晉


夫差還喜歡建造宮殿,興建亭臺樓閣。于是越國就派人入山伐木,選擇木質(zhì)好的大材,工匠又對其進行修飾,刻上美麗的花紋,還鑲嵌白玉,涂上黃金,無比豪華。由文種率領送給夫差。夫差很高興。在范蠡、勾踐向夫差施行的計謀中,還有美人計,這是中國古代常常見到的削弱敵人的方法。隨著越國國力的增強,勾踐復仇的念頭越來越強烈。而范蠡卻審時度勢,不慌不忙,在返國的第三年,即前488年,勾踐就迫不及待地召集范蠡、文種和五位越國長老,討論如何復仇的計劃。

范蠡分析了吳越雙方的形勢,讓勾踐注意觀察自然天象的變化和社會各方面的反應,認為現(xiàn)在時機還不成熟,等待時機成熟,再開始行動。勾踐聽從了范蠡的建議,沒有急于伐吳,而是專心治國,越國繼續(xù)發(fā)展。

又過了兩年,到公元前486年,勾踐又向范蠡詢問,說:“我想攻打吳國復仇,您看可以了嗎?”范蠡說:“人事方面機會到了,但天時還不成熟,請王再等待一段時間”(《國語·越語下》)。

到了前484年,出現(xiàn)了對越國有利的形勢,一是吳國北伐,攻打齊國,結(jié)果吃了敗仗,在撤兵回國時又被楚國軍隊襲擊,軍事力量受到很大損失。二是,吳王身邊最重要的、有眼光的謀臣伍子胥,因和吳王意見不合被殺。得到這個消息,勾踐趕忙召見范蠡,對他說:“現(xiàn)在吳國吃了敗仗又殺了伍子胥,吳國的阿諛奉承的大臣越來越多,越國百姓都認為可以伐吳,現(xiàn)在是不是可以出兵了?您以為如何?”沒想到,范蠡一臉輕松,不緊不慢地說:“從人事上看是可以了,不過現(xiàn)在天時還不夠,請大王再等等吧!”文種也認為可以再等等。勾踐雖然著急,但范蠡說不出兵,他也無奈。

轉(zhuǎn)年,也就是前483年,勾踐了解到吳國遭受災荒,于是又召見范蠡,對他問道:“前幾次我和你說出兵伐吳,你都說不可以,現(xiàn)在吳國又發(fā)生蟹食稻種、莊稼不收的災荒,這正是伐吳的好時機,您看是不是可以出兵了?”沒想到,范蠡還是不答應(前486、前484、前483,勾踐已經(jīng)3次要出兵)。

范蠡說:“天應至矣,人事未盡也,王故待之”(《國語·越語下》)。不錯,現(xiàn)在天時的征兆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人事方面還沒有發(fā)展到盡頭,我看還是再等一下。

文種也同意范蠡的意見,勾踐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辦法。

范蠡為什么一再拒絕對吳采取行動呢?原來這是范蠡的一貫思想,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而是仔細觀察天時、地利、人和的變化,尋找最合適的時機采取行動。其實這正是范蠡一生所遵循的行動準則。他盡管在劣勢條件下還顯得那么自信,正是基于他對各方面情況觀察準確,從不草率行事。

到了這年九月,勾踐又召見范蠡,焦急地要出兵伐吳。范蠡說:“君王不召見我,我也準備找您了。我聽說抓住時機,就像救火,就像抓捕逃犯,應當快步奔跑,不容遲疑”(《國語·越語下》)。

接著,范蠡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勾踐。說:“據(jù)我了解,現(xiàn)在吳王將向北出兵,吳國的精兵都跟著吳王出發(fā)了,留在國內(nèi)的盡是些老弱殘兵,但是我們現(xiàn)在出兵,吳軍出境不遠,他會調(diào)頭自救,對我們不利,我認為不如等到明年再出兵”(《吳越春秋》卷十《勾踐伐吳外傳》)。

勾踐又與大臣謀劃,確定轉(zhuǎn)年(前482年)春天,對吳宣戰(zhàn)!

這時從吳越兩國的形勢看,形成鮮明的對比。越國,經(jīng)過勾踐回國后8年的苦心經(jīng)營,越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民心穩(wěn)定,軍隊實力增強,武器精良;并用計謀麻痹了夫差。而吳王夫差則大興土木,沉湎女色,一味享樂,力量已經(jīng)不如越國強大了。范蠡仔細對比了吳越兩國的力量,終于做出了攻打吳國的決定。應該說,這一決定建立在對吳越雙方國情、民心、軍事力量翔實的分析基礎之上,但是,作戰(zhàn)有許多不可知的偶然因素、突發(fā)因素,范蠡作為戰(zhàn)爭的指揮者他能夠穩(wěn)操勝券嗎?

從越國決定出兵的時機看,正是吳王夫差率兵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南)。吳軍為什么到黃池?原來,吳王夫差要與晉國爭霸,想當霸主,嘗嘗老大的滋味。夫差率軍北上,讓太子友負責后方防守,但軍力不足,這是范蠡決定出兵的原因之一。

越軍正式出兵是在前481年6月,勾踐調(diào)集精銳部隊,任命范蠡為總指揮,進攻的目標是吳國的京城姑蘇。

出發(fā)的這一天到了,越軍舉行誓師大會,眾將士士氣高漲。為了激勵士氣,勾踐把祭祀過神靈的酒倒在河的上游,再陪同將士到下游迎流共飲(《呂氏春秋·順民》)。雖然沒有酒的味道,但將士們覺得這是越王與他們共飲,因而特別受鼓舞,決心勇敢殺敵,“士氣感奮”。后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就把構(gòu)建倒酒的這條河叫做“投醪(濃酒)河”。至今紹興城南的一條小河還保持著這個名稱。

越軍兵分兩路,一支由疇無余、謳陽率領,為先頭部隊,為了不讓吳軍發(fā)現(xiàn),選擇隱蔽的小路北上,途經(jīng)不少水溪,進入?yún)菄硟?nèi)時,經(jīng)過一條水溪,后人稱作“越來溪”。這支先頭部隊,行動隱蔽,吳軍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在離吳都7里的郊外扎下大營。準備配合主力部隊偷襲吳軍。

第二支隊伍是主力,由范蠡、勾踐率領,經(jīng)海路進入?yún)墙ㄋ山缓笏萁?,直奔吳都?/p>

越軍的作戰(zhàn)意圖很明確,以先頭部隊吸引吳軍,主力部隊乘機進攻吳都姑蘇。吳軍很快在郊外發(fā)現(xiàn)了先頭部隊。太子友命令軍隊出擊,吳軍雖然大部分北上,但留下的戰(zhàn)斗力還是很強。越軍先頭部隊人少,經(jīng)過一場激烈戰(zhàn)斗,越軍寡不敵眾,被打敗,將領疇無余、謳陽被俘,殺死。此戰(zhàn)失敗,說明越軍對吳的戰(zhàn)斗力估計過低,但先頭部隊牽制、吸引了吳軍,為越軍主力進攻吳都贏得了時間。雖然失利,但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再說范蠡、勾踐率領的主力,見吳軍人少,迅速出擊,太子友、王孫彌庸等急忙迎戰(zhàn),在吳都郊外的姑熊夷與越軍交戰(zhàn),結(jié)果吳軍大敗,太子友、王孫彌庸等被俘。第二天越軍攻入?yún)嵌汲?。入城后,“焚其姑蘇,徙其大舟”(《國語·吳語》)。燒毀了姑蘇臺,控制了供吳王游樂的豪華大船。

吳國出了這么大的事,夫差還在黃池!在越軍進攻吳國,吳國遭到失敗后,太子友就派人迅速告訴了夫差,誰知夫差擔心這樣的消息會影響他的爭霸行動;也擔心影響士氣,動搖軍心,竟然將身邊7個知道消息的人全部殺死!

更荒唐的事情還在后頭。夫差明明知道吳國已經(jīng)被越國打敗,他不馬上回國,還召集將領開會,詢問究竟是否撤軍回國?沒想到不少人主張不回國,他們擔心一撤軍,就會遭到晉軍的圍剿,導致吳軍全軍崩潰。

王孫雒建議:“現(xiàn)在不能回國,如果不參加會盟就回國,只會使越國更牛氣,造成吳國軍民進一步恐慌。我建議必須在這里爭取霸主地位,讓晉國屈從我們,這樣士氣才會高漲。等稱霸成功,我們再回國,打敗越國,收復國都也不遲。”夫差感覺此話有理,決定先不遺余力地稱霸!

于是在會盟中,他態(tài)度強硬,動不動就威脅要和對方?jīng)Q戰(zhàn)。參加會盟的晉國大夫司馬寅,看出夫差有些反常,就對晉卿趙鞅說:“我看吳王面帶晦氣,神情不安,一定是國內(nèi)出了大事,說不定太子出現(xiàn)了意外。吳國是夷狄之國,做事缺少耐性,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來,我們耐著點性子,觀察他們,看以后的發(fā)展?!币馑际亲寘菄话眩荇[到哪兒去?其實這是兵法上欲擒故縱的一招。

趙鞅同意了,決定讓吳國為盟主。夫差如愿以償,自以為目的達到了,各國都害怕吳國了,于是決定回國。

這時越軍攻入?yún)菄鴩嫉南⒃缫褌鏖_,吳軍士氣受到很大影響。不過,夫差如果用兵果斷,迅速出擊,以吳軍的實力,打敗越軍并非不可能。但夫差猶猶豫豫,既擔心太子友,又害怕諸侯軍圍截,行軍很慢,居然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回到吳國境內(nèi)。這時,軍心渙散,已無戰(zhàn)斗力了。

夫差和大臣商量對策。決定向越國求和。勾踐得知后,很生氣,說:“我準備了這么多年就為了和吳國決戰(zhàn),現(xiàn)在時機到了,而且占領了姑蘇,正是滅吳復仇的好時機?!彼髑蠓扼坏囊庖?。范蠡說:“我同意與吳國講和,雖然咱們已占領吳都,但夫差率軍肯定會拼死爭奪,因為他沒有退路了。我們的實力還沒有完全消滅吳軍的能力,我看先和他們講和吧?!边@時勾踐對范蠡十分信任,言聽計從,雖然心里不滿,但還是答應了范蠡的主張。下令班師回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