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本青年武士的特殊使命,就是要來中國看看所謂“東亞國家被西方列強強制開放通商的后果”。
然而,他們在上海的見聞,既讓他們驚艷,又讓他們不屑。
上海十里洋場的繁榮興旺,西方的強勢、先進和財富讓他們大開眼界,但租界之外的貧窮落后,與之相比,卻形成巨大的反差。
來到上海的第一印象,竟然是看到吳淞炮臺“不過是虛應設施”。堂堂的大清帝國竟對西方列強不能設防,實在是難以想象。
黃浦江上,“外國船有百余艘,其中軍艦約有十四五艘”,加上數(shù)千只中國船,“桅桿之多如萬頃之麻”,其中洋船“櫛比壯觀”“就中英船最多”。
一位日本使節(jié)團成員在當天寫的一首漢詩中感嘆:
帆檣林立渺無邊,終日來去多少船;
請看街衢人不斷,紅塵四合與云連。
憶從曾有大沽患,市利綱收老狒奸;
休言上海繁華地,多少蕃船捆載還。
高杉晉作在他的日記里感嘆道:“中國人完全變成了外國人的奴仆,上海的主權也許屬于中國,但事實上完全就是大英帝國和法蘭西的殖民地。”
高杉晉作目睹了清王朝被太平天國起義弄得風雨飄搖,他甚至親耳聽到太平軍和清軍在上海郊外交火的槍聲。
高杉晉作非常同情起義軍,也佩服起義軍的勇氣。
高杉晉作在游記《游清五錄》中這樣寫道:“支那人盡為外國人所役,外有洋夷猖獗,內(nèi)有賊匪煽亂,而日本與中國近在一水之外,形勢令人擔憂。”唇亡齒寒,這些日本青年武士不能不生出幽微的惻隱之心。
高杉晉作無法理解為什么中國會忍受被西方列強統(tǒng)治的恥辱,他的日記中時不時講到中國的前車之鑒,要日本引為鏡鑒,不能淪落到這樣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