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得,直叫多少站著愛國不腰疼的爺們羞愧。鴻章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問題是天不佑人,大清的生命之樹已衰,鴻章同志無枝可倚。梁啟超認為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此中最引我同感的是“悲李鴻章之遇”。依我看,歷史把李鴻章推向了事業(yè)的頂峰,同時也把他踢進了名譽的泥坑。晚清歷史上的一些外交條約,都成了李鴻章的賣國罪證:1876年,與英國簽訂《中英煙臺條約》,賣國一次;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guān)條約》,賣國兩次;1896年,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賣國三次;1901年,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賣國最后一次。事不過三,過三就是四了,沒意思。再說之后想賣也不行了,因為一則把國賣完了;二則,老頭賣國成功,興奮得吐血若干次,死了!
至于條約內(nèi)容,咱就不展開說了。大清當時雖然沒有手機,但很流行短信,“李二先生是漢奸”傳得婦孺皆知,而且前面還有一句“楊三已死無昆丑”,故意把北京的一戲子與堂堂的李中堂相提并論,好像中堂大人就是現(xiàn)代影帝似的。清朝統(tǒng)治者在變著法子惡心人方面情趣很高,能力也不低,卻鮮有人思考,決定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一個外交家的素質(zhì)還是整個國家的實力?一個乒乓球運動員,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力在運動會上取得名次,哪怕他的國家很弱??;而一個外交家,如果他的國家特別軟弱,體制不行,經(jīng)濟不行,政治不行,文化不行,外交上光想坑蒙拐騙,不按游戲規(guī)則來,打仗就一泄千里,最高領(lǐng)導跑得比兔子還快,那么他個人再聰明又能怎么著?
所以梁啟超才會以同情的語氣說:“當此之際,雖有蘇張之辯,無所用其謀,雖有賁育之力,無所用其勇。舍卑詞乞憐之外,更有何術(shù)?或者以和議之速成為李鴻章功,固非也,雖無鴻章,日本亦未有不和者也,而或者因是而叢垢于李之一身,以為是秦檜也,張邦昌也,則盍思使彼輩處李之地位,其結(jié)局又將何如矣?!?/p>
李鴻章在替老太后賣國的時候,很不順暢,差點成為賣國烈士。在日本談判時,遭遇日本“糞青”刺殺。刺而不死,就帶病賣國了。按梁啟超記載:“日皇遣御醫(yī)軍醫(yī)來視疾,眾醫(yī)皆謂取出槍子,創(chuàng)乃可療,但雖靜養(yǎng)多日,不勞心力云。鴻章慨然曰:‘國步艱難,和局之成,刻不容緩,予焉能延宕以誤國乎?寧死無刺割?!魅?,或見血滿袍服,言曰:‘此血所以報國也?!櫿落辉唬骸嵊杳幸嬗趪?,亦所不辭?!淇犊覒嵵畾?,君子敬之?!?/p>
看看老頭賣國賣到什么地步了,賣得壯懷激烈,賣得舍死忘生,賣得像個民族英雄,直賣得日本都不好意思了,不但主動停止了戰(zhàn)事(否則北京都危險了),而且主動把條約內(nèi)容減輕了一些!美國學者對此評價曰:“中日戰(zhàn)爭從頭到尾是一場十足的災難。中國最有效的討價還價籌碼不是它所剩下的陸海軍力量,而是一個日本狂熱分子對李鴻章的傷害而使日本人感到的內(nèi)疚。”
政府里面,也許只有鬼子六恭親王那樣的人物才能理解鴻章。鴻章赴日前,恭王率領(lǐng)全體軍機上奏曰:“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李鴻章之過!”這話說得鴻章老淚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