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止于至善(4)

止于至善《大學-中庸》 作者:劉成有


【譯文】

《詩經(jīng)》中說:“??!前代的君王實在是使人難忘啊!”這是因為后世的賢君圣主們能夠以前代的圣賢為榜樣,尊重有賢德的人,親近親族,一般的平民百姓則蒙受由此帶來的恩澤,安享歡樂,獲得利益。所以,前代的君王雖然已經(jīng)逝世,但是后人卻一直思念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品評】

此節(jié)緊接上文,繼續(xù)闡述“民之不能忘也”的含義。“民之不能忘也”,是圣賢之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然結(jié)果。做到了這一點,難道還不是“止于至善”嗎?所以,本段從“知止”、“止之內(nèi)容”、“止之方法與效果”論述“止于至善”,詮釋了儒家對于“永垂不朽”的深層思考。

中華儒家文明的核心,不僅僅是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人生觀,對死亡的看法,也頗具特色。人生不過百年,無論貧富貴賤、強弱黑白,誰都難逃一死。但死又有輕于鴻毛與重于泰山之別。輕于鴻毛者,只是歷史天空中輕輕飄揚的纖纖微塵,隨風飄散;重于泰山者,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堯舜文武、周公孔孟,雖歷經(jīng)千年風霜,總能復活在后人的心中。在儒家看來,不管是道德事功,還是語言文字,“立德、立功、立言”,無論做到其中的哪一個,都能達到永垂不朽的境界,這就是《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所說的“三不朽”:“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睂嶋H上,這樣的“不朽”一直是儒家知識分子追求的人生目標,到了宋代的張載,概括成了簡潔明快的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比松鹿εc生命不朽,并不是生與死的矛盾,而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一體兩面。

《詩經(jīng)?周頌?烈文》中說:“烈文辟公,錫茲祉福?;菸覠o疆,子孫保之。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戲!前王不忘。”那些為人民和社會的發(fā)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們,歷史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為政者應(yīng)當從人民的根本愿望和利益出發(fā),順應(yīng)歷史的發(fā)展趨勢,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子孫萬代負責的態(tài)度,為老百姓謀福利、辦實事,就會在人民的心里永遠傳承。

當官本來就是為百姓辦事的,應(yīng)該做父母官該做的事情。應(yīng)該以人為本,從人民的根本愿望和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個人的政績。為政者只有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為本,造福于民,社會才能安定和諧,人民才能團結(jié)和睦?!坝肋h活在人們心中”,不是自封,而是歷史的公正評價。

從“《詩》云邦畿千里”至“此以沒世不忘也”,朱熹認為主要說明“止于至善”,所以定為傳文第三章。在古本《大學》中,自“康誥曰克明德”至“與國人交止于信”連在一起,而且前面是從“詩云瞻彼淇澳”到“沒世不忘也”的一段話,后面則是“子曰聽訟”的一段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