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閱讀和解讀《莊子》

乘物游心《莊子》 作者:李道湘


 

歷代解讀《莊子》的著作不計其數(shù),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個人的觀點,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點。今天重新閱讀和解讀《莊子》也必然融入了我們的時代特點和價值取向。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書也融進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體會。根據(jù)體例的要求,本書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進行了認真的設(shè)計,現(xiàn)做簡單的說明:

1.本書以中華書局出版的清代郭慶藩《莊子集釋》(2006年1月版)為藍本,個別地方句讀和文字均依據(jù)先賢考訂及古本改正。

2.在本書《莊子》選譯中,按照《莊子》的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順序編排;三部分的篇目也按照原文順序排列;每篇都有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品評五個部分,按自然段分別注譯。每篇分若干自然段,在每個自然段中都有原文、注釋、譯文。對部分精彩片斷有作者的品評。

3.在每篇中的題解中,主要介紹本篇的主要思想。原文的分段主要以郭慶藩的《莊子集釋》為根據(jù),并參考了現(xiàn)代學(xué)者的劃分方式。保持了古籍的大的自然段形式。注釋除較全面地對難懂的詞匯加以注解外,并對某些概念作了進一步的引申;譯文以直譯為主,力求做到語言通順,通俗易懂;品評是我們對經(jīng)典語句的現(xiàn)代詮釋,也是我們在品讀莊子時偶然得來的感受,希望與讀者共同分享思考的快樂。

4.在撰寫中,我們參考了歷代有關(guān)《莊子》的注釋和莊子思想研究的成果。今人著作中,主要參考和借鑒了王先謙、劉武《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nèi)篇補正》、王叔岷《莊子校詮》(上、下)、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傅佩榮《解讀莊子》等,以求博采眾長,并取用了我們的新譯。在參考文獻中將列出諸家著作,在此不一一列出,謹表謝忱。

5.本書是系列叢書之一種,鑒于篇幅的限制,本書在錄用時采取的辦法是:內(nèi)篇全文選用,外篇和雜篇根據(jù)其段落的思想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以及影響的大小擇優(yōu)錄用。 

以上對莊子和《莊子》及有關(guān)問題作了介紹和說明,以方便人們的閱讀和理解,故為導(dǎo)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