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隨筆之四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七日,清華大學八十六周年校慶。校園中各主要建筑物,照例敞開中門,張掛標語,迎接校友們的到來。大圖書館外面大小廣場上,校友們熙熙攘攘,交頭接耳,久久不愿離去。
清華大學的圖書館,一直被尊稱為大圖書館,在師生們和校友們心目中,有著極不尋常的地位。
資中筠曾經(jīng)寫道:“一進入那(大圖書館)殿堂就有一種肅穆、寧靜,甚至神圣之感,自然而然誰也不會大聲說話,連咳嗽也不敢放肆?!?《讀書》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曹禺的不朽名劇《雷雨》,就是一九三三年暑期在這大圖書館閱覽室里寫成的。他在逝世之前四個月曾深情地回憶著:“我是清華大學一九三三級西洋文學系畢業(yè)生”,“大學期間,我利用圖書館豐富的藏書,……一一進行精讀,并加以細細揣摩與領會,從中吸取營養(yǎng)”“(一九三三年)暑假中,來館的人不多,閱覽室內非常寧靜,很適合創(chuàng)作。我每天去圖書館,從不缺席。”費(孝通)老一九三五年畢業(yè)于清華,六十一年后,他回憶道:“我進入圖書館像是一只蜜蜂進了百花園中,自由自在地采擷花蜜。”(均見《光明日報》一九九六年八月)侯仁之教授一九三二年進入燕京大學讀書,一九五○年曾來清華任教,自言對清華大圖書館“情結日深”。他說,當年在清華讀書的弟弟侯碩之“特別帶我到清華大學圖書館閱覽室,借來一大本英文的蘇聯(lián)畫報。他為我翻出一頁,有大幅照片,介紹的是蘇聯(lián)興建第聶伯河水電站的情況?!毙值軅z在這里一齊憧憬著“有朝一日一定要在長江大河上興建大規(guī)模的水電站……?!?《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文集》,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一九九六)執(zhí)教清華已經(jīng)五十年的吳良鏞院士一個月前在一次研究生集會上這樣說:“清華圖書館就出了不少知名學者,像曹禺、錢鐘書、陳寅恪、梁思成先生等。”(《世界建筑》一九九七年第三期)吳教授在這里不說“清華大學”而是說“清華圖書館”,當不是語言(又變成了鉛字)的疏忽,其意似在鼓勵研究生們好生利用靜處于圖書館中的學問。資中筠甚至還說:“記得當年考大學,發(fā)憤非入清華不可,主要吸引我的除了學術地位之外,實實在在的就是那圖書館了?!?
這就是清華圖書館在讀者中的地位:誘人而又偉大。
事實上,這圖書館當時并不大。
一九一九年落成的清華圖書館,建筑面積只有二千一百多平方米,設計者之一是一九一四屆校友莊俊(一八八八至一九九○)。他以“庚款”留美學建筑,是近代中國有了建筑師這一職業(yè)之后的第一位從業(yè)建筑師(有的資料則指出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第一批建筑師中之一)。隨著清華的成長,它的圖書館也長大了。一九三一年完成的新館建筑面積五千二百多平方米,由一九二一屆校友楊廷寶(一九○一至一九八二)設計。楊老當年也以“庚款”留美學建筑,解放后曾任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和江蘇省副省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九三一年新館與一九一九年舊館形成了天衣無縫的統(tǒng)一體,一直在建筑界中傳為佳話。一九九一年建成的新翼,建筑面積二萬平方米,差不多是一九一九年舊館的十倍。它由一九五二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教授設計。設計者以尊重先賢、尊重原有建筑與環(huán)境為主旨,使新館舊館三者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曾榮獲全國優(yōu)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至此,這座圖書館真的由一個小圖書館成長為大圖書館了?!獣r間跨度七十五年,由它的三位讀者、中國第一、二、三代建筑師中的三位代表人物“合作”設計,在三個不同的時代里建成的館舍,體量、比例、色彩協(xié)調統(tǒng)一,室內外環(huán)境空間和諧融洽,成為近現(xiàn)代中國建筑中的名作。在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似乎還沒有一而再、再而三,由不同的作者續(xù)作而取得如此完滿成功的例子。它龐大而又永恒,對親近它、使用它的人們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對它的進一步分析和品評,也許是建筑界的事,校友們卻樂于在校慶這樣的日子里,聽長大了的這個建筑物靜悄悄地訴說它成長的故事。
在所有建筑物中,圖書館是一種最安寧、最充滿文明溫馨的建筑類型,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中占有光榮的地位。人類建造的第一座圖書館,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于公元前四十七年毀于大火。為重建這座圖書館,埃及政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lián)合國開發(fā)總署于一九八八年聯(lián)合舉辦了國際設計競賽,來自七十七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一千二百多位建筑師或建筑師集體參與了這次競賽,由三位挪威建筑師、一位奧地利建筑師、一位美國建筑師合作的方案榮獲首獎并付諸實施。清華大學關肇鄴教授和他指導的研究生合作的方案在此次競賽中獲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