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是四大名旦之一。他的成功,是窮駭子含辛茹苦、堅忍不拔、矢志不渝而終成事業(yè)的范例。人們常贊譽他在藝術(shù)上的卓越成就,其實,他的奮斗之路對很多人來說,有著更重要的借鑒意義。
荀慧生出生于河北省東光縣(現(xiàn)為阜成縣)一個制售線香的手工業(yè)之家,家近赤貧。1907年,他隨父母到天津謀生,走投無路的荀父將他與兄慧榮一同賣予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其兄不堪忍受打罵私自逃走,只?;凵?,后又被轉(zhuǎn)賣給河北梆子花旦龐天啟老藝人為私房徒弟,近似家奴,吃盡苦頭,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與毅力堅持每天練功。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zhuǎn)眼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功練出了硬本領(lǐng),唱、念、做、打無一不精。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藝名隨師在冀中、冀東一帶農(nóng)村市鎮(zhèn)唱廟會和野臺子戲。1910年隨師進京,使他有機會接觸一些戲曲名家。1913年荀慧生由于嗓音倒嗆,由唱梆子改唱皮黃,1917年荀慧生17歲正式出師,1918年與劉鴻升、侯喜瑞、梅蘭芳、程繼先開始合作,演出《胭脂虎》、《霓虹關(guān)》等戲,又同楊小樓、余叔巖、王鳳卿、高慶奎、朱桂芳等合作,并拜王瑤卿門下學習正工青衣。(圖9宣武區(qū)山西街荀慧生故居)(圖10宣武區(qū)前門西河沿215號裘盛戎)
從這時起,他步入京城戲曲界的主流。
1927年,北京報界舉辦京劇旦行評選,他與梅、尚、程一起被譽為四大名旦。
荀慧生一生的演出劇目有300多出,代表作《紅娘》、《紅樓二尤》、《杜十娘》、《荀灌娘》、《釵頭鳳》、《十三妹》、《玉堂春》、《金玉奴》、《得意緣》、《卓文君》等。
荀慧生崛起于清寒之家,一生奮斗,一生好雅,一生向善,但卻未得善終。
1966年,“文革”開始了。家被查封,他被勒令去沙河勞動改造,年近七旬的老人,終于摔倒在郊區(qū)的冰天雪地中。
1968年12月26日,一代大師在一片空寂中離開人世,終年68歲,身旁沒有一個親人在場。
八年以后,1976年,另一名旦、荀慧生的摯友尚小云以幾乎同樣的遭遇在西安逝去,死前雙目失明久矣。“四大名旦”的歷史自此煙消云散。
從騾馬市大街往北是以“棉花”打頭的胡同,京劇藝人故居最多的地方,往南進果子巷不遠,則可以尋訪另四位大師的故居。他們是李萬春、高慶奎、張君秋和奚嘯伯。
果子巷里西側(cè)第一條胡同就是李萬春(1911——1985)故宅所在的北大吉巷。北大吉巷是騾馬市大街路南果子巷里的一條非常僻靜的胡同,平常少有人行。(圖11北大吉巷22號李萬春故宅)(圖12李萬春故宅門樓戧檐菊花磚雕)
李萬春的故宅在胡同中部路南22號,朝街面是一個典型的南城式小門樓,雖小,但很講究,每一個細部都經(jīng)得起推敲。門框殘留著黑漆,中檻之上的走馬板上一個大“?!弊?,也是黑色,這都符合舊日的規(guī)矩。最耐看的是戧檐上的磚雕,刻有非常生動的菊花,很少見,論做工該算上品。我國舊稱戲界為菊部,李宅門樓上的磚雕,看來有夫子自道的意思。門右戧檐雕有款識“菊有黃華”,語出《禮記》:“季秋之月,菊有黃華?!遍T左戧檐雕有印鑒,太高,無法看清,而臨街房山最左邊還有一個,款為“吟香館”,真是雅極了!三幅菊花,不盡相同,想當初,該是有畫稿的,而且可能出自名人,如為普通工匠,不會留款的。這所院子原先是余叔巖的房產(chǎn),1924年,轉(zhuǎn)讓給萬春的父親李永利,李氏一家曾三代居此,“文革”中,李萬春全家被“掃地出門”,自此,他們再未回到這所居住四十多年的宅院。
這所院子,我先后來過兩次,第二次細細看了前院和后院的建筑,發(fā)現(xiàn)房子的建造者還是個思想趨新、主張個性的人。你看,前院這道門墻上的磚雕裝飾有多精巧!圖案又是多獨特!從這兒穿過去,看其背面,又是另一種樣子,讓人不能不佩服設(shè)計者的匠心。
南房西側(cè)可通跨院,先看廊上,又是精美的圖案,住戶告訴我,“文革”時曾用泥給這里蓋上才躲過一劫。跨院絕對是值得一觀的,我沒想到,這里藏著這么“洋”的一個秘境,門、窗、墻垛,都是清末民初很是時興的“圓明園式”,秀麗而雅致。
李萬春是13歲時隨其父搬進此院的。那一年,他應“斌慶社”之邀,從南方回到北京,在大柵欄三慶戲園,與師弟藍月春合作表演《戰(zhàn)馬超》,一舉成名,被譽為“童伶奇才”。萬春是成名早的演員,1932年,他21歲時自組“永春社”,演出于京津滬之間。
他成名后自己組班,還搞過戲曲教育。40年代他辦的鳴春社科班,地點就在北大吉巷19、21號的兩個四合院內(nèi),培養(yǎng)了“鳴”、“春”兩班100名學生,其中有不少一直活躍于京劇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