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孔殷是清末民初廣東政壇舉足輕重的實力派人物,很早便以文才著稱,少年時期即進入康有為的萬木草堂學(xué)習(xí),1895年更參與“公車上書”,與劉學(xué)詢、蔡乃煌、鐘榮光并稱清末廣東文壇“四大金剛”。1900年,卸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職位的李鴻章來到廣州,任兩廣總督,他著力籌款,希望重建海軍,財政窘迫之下,上奏清廷,請求在廣州推遲禁賭工作,并招商承辦。江孔殷與廣協(xié)左營都司李世桂、香山紳士劉學(xué)洵等組織30萬元資本舉辦賭場。
1904年,江孔殷赴京參加會試,中恩科(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屆科舉考試)二甲第27名進士,入翰林院,授職庶吉士,后奉旨出使日、朝及當時的日本殖民地臺灣,后任職天津海關(guān)道。1907年,因廣東盜匪成風,總督張鳴岐奏請朝廷任命江孔殷為廣東清鄉(xiāng)總辦(慈禧賜江孔殷蘭花一百二十盆,“百二蘭齋”由此得名,江孔殷從此別號“蘭齋”)。返粵之后,江孔殷聯(lián)合當?shù)貙嵙κ考澮澡F腕剿匪,盜匪之風為之壓制,聲譽日隆,此后累任廣東候補水師提督。
但是在體制之外,江孔殷慷慨俠義,善結(jié)三教九流,并且同情革命黨人,在粵任職期間,曾私放洪門李福林往南洋入同盟會,并促成參與刺殺攝政王的革命黨人汪精衛(wèi)獲赦。1911年,革命黨人在廣州策劃的起義遭到失敗,在江孔殷的鼎力協(xié)助下,七十二烈士最終得以安葬在黃花崗,后孫中山專門因此事登門拜謝。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廣東革命黨人也策動了順德樂從起義,粵督張鳴岐命江孔殷帶兵鎮(zhèn)壓,但江稍戰(zhàn)即撤,返回佛山。他對廣州革命黨人潘達微、鄧慕韓等的“和平策略”表示支持,并耐心向張鳴岐闡明中國大趨勢,張鳴岐最終表態(tài)贊成“和平獨立”。11月9日,原本答應(yīng)擔任革命軍政府都督的張鳴岐將督印懸掛堂中,不告而辭。江孔殷派人將日前在樂從繳獲的青天白日旗高懸于諮議局,“廣東獨立”典禮舉行。此后,江孔殷淡出廣東政壇,一度避居香港。后世對其有“改寫廣東近代史”的評價。在其生命的最后,絕食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