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男人來自火星?(1)

傾聽讓關系更美好 作者:(美)麥克.p.尼克斯


在21世紀的此時,社會的性別角色結構(男人這么做,女人那么做)將性別關系兩極化是前所未見的,當以往的“互補”情況已由新的“對稱”情況取而代之時,沖突似乎成了爭取平等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近年來有許多書籍廣受歡迎,這些書告訴我們男人女人的溝通方式是不同的,然后又解釋了這些不同是什么。最有名的應該算是格雷(John Gray)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Men Are from Mars,Women Are from Venus)這本書了。作者在書中提到女人渴望有人陪伴時,男人卻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如果我們明白兩個住在一起的人之間不可避免的差異是因為性別的緣故,而不是因為固執(zhí)或存心不良,也許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我們學會去同情地回應伴侶所說的話,當然也不壞。然而或許最重要的不是學會如何對這些奇怪的人做反應,而是學會不去做過度的反應,學會傾聽?;卮鸶ヂ逡恋拢⊿igmund Freud)最有名的一個問題“女人要的是什么?”的最好答案是:“你為什么不去問一問,然后聽一聽她要的是什么呢?”

一旦男人女人之間的差異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這種生物決定論就會被用來“正當化”所有的不公平了。在努力多年企圖摧毀這些不公平之后,新一波的女性主義學者已再次肯定他們以前據(jù)理力爭的“性別歧視”的確存在。米勒(Jean Baker Miller)強調“反應”(responsiveness)和“互惠”(mutuality)在女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吉莉根(

Carol Gilligan)也提及女性“關愛”(care)和“聯(lián)系”(connection)的質量對女性的自我、女性自尊及道德發(fā)展是很重要的。依照吉莉根的說法,男人是在筑塔,女人則是建立網(wǎng)絡。

到目前為止,女性主義心理學家的新作品的最大影響力,是再度肯定了性別差異的存在,只是這一回也連帶建立了所謂的女性心理學。喬德洛(

Nancy Chodorow)在1978年出版的《母職的再生產》(The Reproductiorn of Mothering)一書中指出:由于女孩與男孩主要仍由母親撫育長大,他們長大之后也發(fā)展出“依附”(attachment)與“獨立”的不同方向。男孩子必須離開母親以宣示自己的男性氣概,這就是為什么男孩子到了某個年齡就開始自母親的擁抱中退縮,也是為什么“娘娘腔”及“媽媽的兒子”仍然是威力無比的責罵。另一方面,女孩子并不需要為了成為女人而否認母親的關愛與聯(lián)系,她們經(jīng)由“聯(lián)系”而成為她們自己。

在喬德洛和吉莉根的提醒下,天生的性別差異已是許多作家視為當然的,也就是女人在根本上就不同于男人,導致她們較善于傾聽。對接受這種前提的人來說,生命很簡單:所有關系的復雜性可以用一個通用的解釋解決 ——男人這么做,女人那么做 ——就是這么簡單!

這種新的角色刻板分類,反映在這類書籍被普遍接受的態(tài)度上,在書里把許多男女之間對話中的些微差異及兩極化,簡化為“性別差異”的一項:男人追求權力,女人追求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關系。很悲哀的是,現(xiàn)在好多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改變傾聽質量。我的意思并不是說男女之間沒有對話上的差異,而是說也許遏止那些夸大性別差異,甚至贊頌這些差異的情況,現(xiàn)在正是時候。

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愿意認定男女之間有很大的性別差異呢?我們說不同的語言,命運也因此而不同嗎?女人的天性真的是關懷人、尋求與人的聯(lián)系嗎?男人的天性真的是獨立及尋求權力嗎?而這些兩極化反映在我們的文化中,形成了我們一般人希望被欣賞的共同渴望嗎?

有時社會及政治的因素給所謂的性別差異提供了一個潛在解釋。舉例來說,也許“關心”代表一種性別差異,或者更精確一點說,是低位階的人尋求妥協(xié)的一種方式。也許有些女人(及男人)之所以表現(xiàn)關心是因為要討好別人,而討好別人是源自于缺乏個人力量的感受。同樣的,一位女性要丈夫多關心她,卻跟丈夫爭論起來,而當她在與孩子爭論時卻仍然強調原則的重要性。社會強調關心的原則,有時也會使得一些女性很難察覺到自己的需要。也許不需要為性別差異而抱歉或沾沾自喜,更有用的方式是:互相談談話,不是談論對方如何如何,不是朝兩極化的方向,而是朝“合伙人”(partnership)的方向前進。

也許在我們開始傾聽彼此的同時,可以讓我們的內在與人際關系獲得更好的平衡。也許女人被教養(yǎng)成相信幸福在于無私地為他人服務,然而她們也可以學習更尊重自己追求獨立成就的努力及能力。也許男人只在成就中尋求自我,現(xiàn)在也可以學習尊重以往所忽略的關心及關懷的部分。在我們?yōu)槟腥?、女人下較松散的定義時,為人父親者也可以學著把他們在周遭所立的墻弄低一些,也縮減了為顧及男性氣概而與他人之間形成的鴻溝;也許母親們在學著更尊重自己的需求時,也學會了尊重與子女間的界限,并且容許子女有更大的空間成就自己。

假如我們不認為性別差異是固定不變且與生俱來的,也許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男孩子可以認同母親的慈愛與關懷,成為更真實的男人、更好的父親;同樣的,我們也許會開始看到女孩子認同父親與母親,同時也認為可以擁有獨立人格與自己想要的成就?;蛟S上帝創(chuàng)造了雙親,就是要讓孩子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最好的。

怪罪對方因固執(zhí)、不敏感、性別的關系而缺乏諒解,也許可以安撫我們一陣子,卻使我們不愿意傾聽彼此,讓情況變得更復雜。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個性及兩人之間關系的復雜性,使得我們不聽人說話,別人也不聽我們說話。全心全意地欣賞傾聽的動力,會使我們更容易傾聽彼此。是不是有必要把每個誤解的形成依訊息、內容、脈絡、說者、聽者及反應一一加以分析呢?當然不是!只要從我們受傷的感受中勇敢地退出一步,考慮一下別人的觀點,就是一項莫大的成就!

而我們又為什么對自己無法了解對方的想法所造成的誤解這么敏感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同時繼續(xù)努力讓彼此都可以聽到對方的心聲,就讓我們仔細看看下一篇,讓傾聽變復雜的情緒因素吧。

測驗:你是多好的傾聽者?

為了協(xié)助你更清楚自己傾聽的習慣,請完成下列問卷。誠實回答每道問題。由于傾聽習慣會因為對象不同而有差異,因此先想一個跟自己有關的特定人士,然后再回答這些問題。你也許想做兩次測驗,第一次可以以家中成員為對象,另一次以同事或朋友為對象。當有人跟

你說話的時候,你是:1表示“從不”,2表示“有時候”,3表示“時?!保?表示“總是如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