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同時大學(xué)畢業(yè),同時進入一家公司并從事相同工作的同學(xué),幾年之后有的人已經(jīng)成為部門主管,有的人還在原地踏步?同時到大城市打工的年輕人,幾年之后有的人在大城市定居,有的人回鄉(xiāng)開了自己的小店,而有些人過年后依然要背起行囊,遠走他鄉(xiāng)。
其實,這與人們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對待問題、困難時的態(tài)度有著緊密的關(guān)系。成功之人,能夠適時地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認清順境和逆境中的不同,不停地打破思維定勢,進而在逆境中尋找便捷的方式;失敗之人,習(xí)慣以消極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態(tài)度,面對順境時可能看不出分曉,一旦遭遇逆境便感到迷茫,以至不知所措,在徘徊中虛度光陰,甚至有些人還走了下坡路。
由此可知,把握好思維定勢對我們是多么重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想保證良好的思維狀態(tài),就需要人們認清思維定勢,敢于打破思維定勢,從自己現(xiàn)在的狀況出發(fā),了解自身的處境。碰到如意的事情時,要克服自我膨脹的思維;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克服恐懼消極的心理。多一分勇敢和堅定,我們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了。
見怪不怪、常見不疑
在軍事、商業(yè)和生活中,人們常用“見怪不怪、常見不疑”的思維方式,利用對方的思維定勢來取得突破,獲得成功。
人們常常利用對方的思維定勢心理,再以重復(fù)的行動展現(xiàn)在對手面前。這種方式往往會影響著對手下一步的預(yù)期,對手會認為我方還會繼續(xù)保持同樣的行為模式,遵循某一固定的模式。此時如果我們突然改變行動,往往會達到預(yù)想不到的結(jié)果。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在東漢末年,黃巾軍進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管亥圍困在都昌??兹诖蛩阆蚱皆貏淝缶?,但敵人圍兵重重,無法出城。這使得孔融一籌莫展。
正在這時,名士太史慈求見,請求突圍。他胸有成竹地對孔融說:“現(xiàn)在敵軍圍困嚴密,如果硬往外沖,那無異于羊入虎口,要想成功,須用奇計。我如今已想出了一條妙計,定可為您搬來救兵。現(xiàn)在軍情緊急,請您別再猶豫了。”孔融雖不愿讓太史慈去冒險,但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便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第二天天剛亮,太史慈匆匆地吃完早飯,然后提了弓箭,騎上快馬,扛起一個箭靶,打開城門沖了出去。城外的敵軍見城中有人沖出來,以為是來挑戰(zhàn)的,便急忙調(diào)動人馬準備迎戰(zhàn)。誰知太史慈下了馬,來到城邊的一個壕塹里,栽好靶,一個人不慌不忙地練起箭來。太史慈練了好一陣,然后扛起箭靶,進城去了。圍觀的人嘀咕了一陣子,起初都感到奇怪,便遠遠地站著不動,后來見他只是練箭而已,這才放下心來。
第二天,太史慈騎上馬,又扛著箭靶來到壕塹里練箭。這一回,圍觀的敵兵對太史慈不那么警惕了。他們有的躺著不動,有的還圍上來閑看,相互間耳語一番,評論他的箭法如何如何。太史慈足足練了兩個時辰,最后又扛起箭靶,騎馬進城去了。
到了第三天,太史慈又扛著箭靶出城了。圍觀的人以為這個古怪的人物又出來練箭了,便不再理會他。誰知太史慈這次卻把箭靶一丟,揚鞭策馬,徑直沖向城外。當圍城大軍清醒過來時,太史慈已經(jīng)沖出重圍。他們氣急敗壞地派人追趕,太史慈卻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太史慈來到平原郡,向劉備求救,請他發(fā)出救兵。劉備于是派出精兵強將3?000名,跟隨太史慈去解都昌之圍。圍城大軍得知劉備的援兵到來,再也無心攻城,四散退去了。
資料來源:何曉健.成功九商.西安:西安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9(有刪改)
人們對司空見慣的事情常常不會感到意外或者產(chǎn)生疑惑。故事中的太史慈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以不斷重復(fù)的常見行為來麻痹對手,成功地使對手陷入思維定勢的誤區(qū),而后突然行動,突出重圍。
在商場上,同樣的計策也可以出其不意地打擊對手,就像處于弱勢的顧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