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品 發(fā)菩提心(2)

生命不再等待 作者:佩瑪·丘卓


第五和第六頌中,描述了初發(fā)菩提心的短暫、脆弱。大乘佛法通常告訴我們煩惱雜染(neurosis)短暫無常又無有實體,如藍天上的云朵。當(dāng)我們情緒擾動時,佛、菩薩并不將我們看成愚癡或無可救藥的;他們僅將我們的癡惑當(dāng)作天氣轉(zhuǎn)壞。天氣瞬息萬變,掠過我們虛空般的心。

但第五和第六頌并不是佛、菩薩的觀點,而是我們的觀點。是我們感覺困在云后動彈不得:也許我們短缺了什么,也許我們太怯弱,想要偶爾瞥見天空都太困難、太痛苦。我們不時從自己或他人口中聽到這類說法。

若不再將眼前的困難視為堅實而永存的,不再相信它們是“我”,我們便大可以說:“這只是天氣,會過去的,這不是本初狀態(tài)?!睆募盘炱兴_看來,菩提心的靈光一現(xiàn),就具備了強大的力道。每個人都知道云開霧散——即使只是一瞬間——感受到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是怎樣的情形。如果沒有這樣的開頭和其后相續(xù)的靈光,我們不會有心去探索這條道路。

大威德的諸佛經(jīng)過多劫思惟,

發(fā)覺只有菩提心,

能夠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引領(lǐng)他們獲得最勝妙的安樂。

寂天菩薩知道我們可以信任菩提心的靈光一現(xiàn),如果認出它并滋養(yǎng)它,菩提心便會增長。覺者經(jīng)過多劫思惟,發(fā)覺唯有菩提心的良善,才能使我們不耽溺在固有的自我中心之中。

到此,我們可能會問,菩提心何以有如此的力量?也許最簡單的答案是,它將我們從自我中心解救出來,讓我們拋棄障礙自己的習(xí)性;甚至可以說,我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會是一個良機,讓我們?yōu)橛X醒開發(fā)無比的勇氣。

當(dāng)我們受到嚴重挫折,我們可以向外看,看到他人也有困頓的時刻;當(dāng)我們感到孤獨、憤怒或沮喪,我們以同樣的心情來了解他人的憂傷。

我們有同樣的反應(yīng)、同樣的攫取和同樣的抗拒。我們?nèi)裟芗畋娚鷱耐纯嘀谐摮鰜?,我們就從繭中脫身了,生命從此變得比“我”大得多。無論我們的生命多么黑暗、消沉,或是多么歡樂、令人振奮,我們都可以開發(fā)四海一家的意識。

創(chuàng)巴仁波切曾說:“大乘佛法在本質(zhì)上是思惟永遠超越?!保═he essence of Mahayana is thinking bigger.)寂天菩薩呈現(xiàn)出這樣的本質(zhì),他的法教指導(dǎo)我們?nèi)绾未缺厣畈㈤_啟更廣大的思惟。

若想滅除自己生命中的憂苦,

并解脫眾生的痛苦,

若想贏得這種殊勝的美善,

就應(yīng)永不舍棄菩提心。

當(dāng)寂天菩薩提到若想滅除自己生命中的憂苦,系指佛教的基本教義,止息個人的痛苦;當(dāng)他提到解脫眾生的痛苦,則是說大乘佛法的發(fā)心,將一切眾生都從痛苦中救度出來,無一例外。

當(dāng)然,他并不是說:“我只要照顧他人。我自己不快樂,或恨自己,或脾氣無法控制,都無所謂?!蔽覀兿胍瓜⒆约旱耐纯?,殆無疑義,但大乘佛法的獨到之處就是:我們想要終止個人的痛苦,乃是為了止息他人的痛苦。這是寂天菩薩所傳達的最強而有力的訊息,也是菩提心的本質(zhì)。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與人分享自己所理解的真理,在此同時,我們也更清楚自己尚待努力之處。到了一定時候我們便會明白,我們?yōu)樽约核龅囊灿幸嬗谒?,我們?yōu)樗怂龅囊灿幸嬗谧约?。這就是寂天菩薩所指出的,如果要得到究竟的快樂,就應(yīng)永不舍棄菩提心。

生死牢獄中的苦難眾生,

若生起菩提心,

在那一瞬間就是諸佛如來之子,

應(yīng)得人天禮敬。

若要簡單解釋梵語“生死輪回”(samsara)的意義,可以援用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對“瘋狂”所下的定義:“一再重復(fù)某種行為,還以為會獲致不同的結(jié)果?!奔盘炱兴_形容這是陷在生死牢獄中。然而,我們雖習(xí)于一再重復(fù),卻還是可以對他人懷抱仁慈和同情,甚至閃過菩提心的靈光。在那個瞬間,我們就成為佛子,值得一切眾生的敬重。

根據(jù)宗薩欽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的看法,本頌可能是對印度社會的批評。寂天菩薩認為若要體驗菩提心,不必一定生于某個種姓階級;即使那些被視為賤民(untouchable)的,也是佛子。

菩提心并非某種精英理論,專為世事練達又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設(shè),它屬于每位一眾生。我們不必覺得自己沒機會喚醒菩提心,也不應(yīng)憤然認為他人太輕佻或太驕傲而沒資格入選。在生死牢獄中的每一位眾生都是慈悲心覺醒的候選人。

菩提心有如冶金師最殊勝的材料,

能將凡夫雜染的身體,

轉(zhuǎn)成無價的佛身。

我們應(yīng)該堅定地掌握它!

若眾生的導(dǎo)師,

以無量的智慧發(fā)現(xiàn)菩提心是無價之寶,

想要脫離六道輪回的我們,

就應(yīng)該善持珍貴的菩提心。

其他善行就像芭蕉樹一樣,

結(jié)出果實以后就會枯槁。

殊勝的菩提心樹

生果之后,卻還能不斷生長。

好比靠著勇士的保護得以脫離危險,

即使惡業(yè)深重的人,

只要有菩提心也可以立即獲得解脫。

那么誰會不想信賴菩提心呢?

菩提心正如劫末的猛火,

能徹底燒毀各種重罪。

因此睿智慈悲的彌勒菩薩對善財說:

菩提心的利益廣大無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