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以農事為本
從古至今,中國大多數人口都從事農業(yè)生產,因此國家興旺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民實現(xiàn)小康。歷朝歷代的帝王都非常重視農業(yè)。在北京先農壇,中國皇帝每年會在一個類似美國感恩節(jié)的節(jié)日里,身裝代表帝王尊貴特有的黃色服裝,扮成耕地的農民,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谷物豐收,并點燃各種木材堆成的香火。在北京的地壇,皇帝在每年夏至都會擺設祭壇,供奉代表中國各地方位的白色、黃色、紅色和黑色泥土,表達對農業(yè)的敬重。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祭典儀式在著名的北京天壇舉行。有一塊專門的場地被開辟出來,供朝廷和全國的人民祈求豐收。民國元年宣布廢除這些儀式,但是遭到了全體國民的一致抗議和反對,民國總統(tǒng)只得恢復傳統(tǒng),每年都要到天壇舉辦盛大祭典。
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業(yè)研究推廣體系
滿清王朝曾經建立過一個主管農工商事務的委員會,但并未開展過任何實質性工作。在北京城墻外,從市區(qū)通往頤和園的道路上,曾經建立一個農業(yè)試驗站,但僅僅是為了討好那位想看一看農田是什么模樣的慈禧太后。他們并未認真作過任何自然科學方面的試驗。
這塊曾經專供慈禧太后消遣的農田,現(xiàn)作為北京農業(yè)研究基地,用以指導和幫助北京近郊的農民,并推動各省農業(yè)研究工作。這里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和講座,分發(fā)良種和肥料,開辦夜校和童子班,專家進行輔導。所有這些活動都全部免費,以此幫助農民看到他們自產農作物與標準示范農場種植的農產品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
目前各省總共建有22個農業(yè)科學試驗站,由從各地農學院畢業(yè)的學生進行管理。兩個月前,對省級試驗站的管理體制進行重組,由設在北京的中央試驗站統(tǒng)一管理,負責統(tǒng)籌各地試驗站提交的報告。根據這些報告,中央巡視員將被派往最需要的地方進行技術指導。除建立試驗站外,還建立了許多標準示范農場。僅在北京近郊即建有4個這樣的農場;在北京市內共建有20個標準示范農場。每個農場的影響力可輻射周圍20-30英里的范圍。它們的主要功能涉及土質分析與改善、科學耕種方法的示范和小麥、玉米、粟米、大豆等良種的分發(fā)、化肥的分發(fā)和害蟲捕殺。
另一項廣泛采取的措施是舉辦農產品展覽會和各省的年展。在展覽會上,各種良種被推廣和分發(fā)。研究表明,中國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種子。最近,有多個農業(yè)會議在各省舉辦,在207個行政區(qū)域建立了農民互助組織。各省農學院培訓了大量農業(yè)專家,他們中許多人被送往日本、美國等地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