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11)

勸學書 作者:(日)福澤諭吉


 

第二節(jié) 《勸學書》

《勸學書》全書由十七篇文章構(gòu)成,這些文章是福澤在1872年至1876年之間大約5年間陸續(xù)發(fā)表的,最終合在一起出版。具體發(fā)表時間請參照下表。

由于每篇文章都有相對獨立的主題,而且發(fā)表跨越的時間較長,期間福澤自身的思想也有一些變化,所以在這里先嘗試對十七篇文章進行分類整理,以利于讀者閱讀。從內(nèi)容上來說,第一篇文章是該書的總論;第二~五篇是對總論內(nèi)容的闡發(fā);第六~十三篇是針對相對比較具體的主題,如法律、社會交往、演講、言論自由等分別論述;第十四~十七篇雖然也是分別論述,但由于1875年4月福澤已經(jīng)寫完了《文明論概略》一書,因此第十四篇以后的各篇內(nèi)容多與《文明論概略》中的內(nèi)容雷同,顯得比較薄弱。這里建議讀者在閱讀時,可以將十七篇文章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包含第一~五篇,第二類包含第六~十三篇,第三類包含第十四~十七篇(參照上表)。

按照福澤的說法,《勸學書》中的第一篇大約發(fā)行20萬冊,十七篇總計發(fā)行了約70萬冊左右,這反映了本書在當時對日本社會的影響。當時即有很多學校將它作為教科書使用。直至今日,《勸學書》第一篇依然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日本的各類教科書當中,那句引自美國《獨立宣言》中的開篇詞,“上天既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的聲音,還回蕩在日本的學校課堂之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福澤諭吉的啟蒙思想能夠跨越一百多年的時光,保持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這里按照上述的分類,對本書內(nèi)容做一個概觀,期望能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類的文章主要是福澤圍繞著天賦人權(quán),以及實學等方面的論述。福澤在本書一開始寫道:“人類本是彼此平等、沒有貴賤上下之分的。作為萬物之靈,人類應該各盡自我身心之所能,自食其力、互不妨礙地獲取天地間的資源,好讓自己在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得衣食無虞、自由自在。這就是上天創(chuàng)造我們的宗旨”。他認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如追求幸福等的人間欲望是人類的自然本質(zhì),值得肯定。在江戶幕府260余年間,日本奉行嚴格的“士農(nóng)工商”的身份等級制度。這個制度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是否定人類私欲、帶有強制性壓制及歧視的理論。直到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完成后,嚴格的身份制度才被廢除。因此可以想見福澤主張的天賦人權(quán)、自由平等的思想對當時日本社會、民眾思想的巨大沖擊,以及閱讀此書后日本民眾的歡欣鼓舞與蓬勃自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