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篇(2)

勸學書 作者:(日)福澤諭吉


 

其一,屈從于政府的暴政無疑是錯誤的。人都應該以遵從天道為本分,但遵從政府人為的惡法,那就是違背了人的天道,而且還會給后世子孫留下壞的影響,以至世世代代都去模仿這種不正之風。

古代的日本就以“愚民之上有暴政”著稱。政府四處逞威,人民唯恐躲政府而不及,對政府出現(xiàn)的不合理措施,即使明辨是非者,也不敢說出來,擔心自己冒犯了官吏,日后遭到報復,所以該說的話也就沒人說了,政府官吏也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公民的被迫服從也就成了習慣了,這種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民風,以至如今公民依然陷于卑屈的狀態(tài)中??梢?,公民屈服于暴政,會給后世留下諸多后遺癥。

其二,以暴力對抗暴力,顯然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及的,因而也就必然會糾結(jié)黨徒,引發(fā)內(nèi)亂。這決不是上策。發(fā)動內(nèi)亂,與政府為敵,就會置是非曲直于不顧,只靠力量的強弱來比較。縱觀古今歷史中所有的內(nèi)亂,公民的小股力量比政府的要弱小,但一旦發(fā)動政變,卻能將國家過去所組成的政治機構(gòu)顛覆。試想,無論過去的統(tǒng)治者多么不好,也一定會有糾偏的良方,否則統(tǒng)治者也不可能支撐過這些年月,若是盲目地推翻一個政府,必然是以暴制暴,以愚代愚,這樣又能有什么好結(jié)果呢?

當然,內(nèi)亂的起因,多半是因為公民不滿意政府不合情理的制度而發(fā)起的,但這世上恐怕沒有比內(nèi)亂更不合情理的事了。這不但會破壞世交好友,還會有更多窮兇極惡的事情發(fā)生,譬如會使得親子父兄(因為政見不同)互相殘殺,(不法之徒趁機)燒殺搶掠……

在這種恐怖環(huán)境下,人的心理會變得很殘忍,難免會做出與禽獸無異的舉動,如何奢求他們能夠施行舊統(tǒng)治者都無法施行的寬大仁義之法、恢復天下人情、引導良善呢?這顯然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

其三,為維護真理而舍生取義——就是不懷疑天理,即使居于暴政之下也不為嚴苛法律所窘迫,忍耐痛苦矢志不渝,既不拿兵器也不動武,只用真理來說服政府。

以上三條,唯有第三條才是上上之策。只要以真理說服政府,便絲毫不會妨害當時政府的善政良法。即使真理不被采納,但只要理之所存,把意思表達清晰,就自然能使人心悅誠服。今年行不通,興許明年行得通,明年行不通還有后年??勘┝碛懛フ堑貌粌斒У模挥袌猿忠哉胬碚f服,才能去弊取利,而且不會生出惡性事端。

只要是為了矯正政府的不正之風,只要政府都能正常糾偏,那么目的就達到了。如果是以暴力的方式與政府對抗,那么政府不但不會去反省,反而會以暴政鎮(zhèn)壓,局勢就會惡化。真理是誰都想弘揚的,哪怕是出了再多差錯的政府,其官員也是我們同一國家的人,看到為了真理而(文明地)舍身不顧的公民,勢必會與你產(chǎn)生同感,繼而對自己的過錯感到悔恨與內(nèi)疚,糾偏改錯就不難了。

因為憂患而身心痛苦,甚至失去性命,這在西語中稱為“martyrdom”。(有人認為,舍身者)雖然失去的是一人的生命,但比生靈涂炭、浪費財產(chǎn)的內(nèi)亂之爭要好。過去日本戰(zhàn)死者很多,切腹死者也很多,這些人都被評價為忠臣義士。但要追溯他們舍身的原因,不外乎政權(quán)相爭,抑或是為主人復仇而拋棄生命。這看似美好,但對社會沒有任何實際用處。他們認為只要是為了主人,區(qū)區(qū)一條性命沒什么不可拋棄的,其實這正是不文明的社會才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從現(xiàn)代文明的大義來看,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死得毫無價值。

文明就是要提升人的智慧德行,使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互相交往而無傷,為社會的安寧與繁榮行使各自的權(quán)利。暴動也好,復仇也好,如果是為了實現(xiàn)文明的目的,暴動消滅了敵人,復仇保全了主人的顏面,就能推進世間文明;發(fā)展商業(yè),興起工業(yè),甚至能給社會帶來安寧與繁榮的話,那戰(zhàn)死和復仇都好像是好事。但從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來看,他們決不是以文明的目的而起,即使是那些真正的忠臣義士,他們心里也一定不會持這樣的觀點,只不過是拘泥于因果希望報答主人罷了??墒沁@種所謂的“忠臣義士”,就是今天也還不少。

有一個叫權(quán)助的仆人,奉主人之命出門辦事,卻丟了一兩主人的金子,因無力償還,自己覺得應該向主人謝罪,于是在樹枝上自縊而死。這類的例子屢見不鮮。不難想象這個義士仆人決定自殺時的心情,當時那種悲慘的情景,不免讓人唏噓,真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權(quán)助是為了盡君臣之分而一死了之的,他也許想到自己這功名應該在天地間永久流傳了,無奈當今世人都很薄情,大家都蔑視權(quán)助,沒有人為他立碑作傳,更沒有人修建宮殿來紀念憑吊他。但卻有人在說:“權(quán)助為了一兩金子就死了,這事情也太小了吧?!?/p>

其實事情的輕重并不是以金錢多少、人數(shù)多少來定義的,而是以對文明益或損的輕重來定義的。但凡那些所謂的忠臣義士,就算戰(zhàn)死一萬,和權(quán)助為了一兩金子上吊自殺一樣,他們的死對文明毫無益處,也分不清孰輕孰重,義士和權(quán)助都算不上死得其所,也稱不上是“殉道”。在我看來,以捍衛(wèi)人民權(quán)益為真理,不顧個人安危地向政府進諫,甚至不惜舍棄自己生命的人,才真正無愧于世人。此類人最典型的莫過于佐倉宗五郎了。遺憾的是,宗五郎的事跡只是在民間流傳,卻未能被載入正史,來日若是有人能記述他的功德,定要大加表揚,以供世人學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