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很多,其中爸爸的主導(dǎo)作用不可忽視,尤其是對那種“小大人”孩子來說。
張老師教學有道,他的兒子也非常優(yōu)秀,這里的優(yōu)秀不僅僅指學習。
四年前,老師們一起出游,全團共五個小男孩。當時,張老師的兒子最大,上六年級。一路上,他幫媽媽拎包,組織同伴過馬路,進入景點后,把小朋友們聚到一起,尋找他們共同的樂趣。幾個橡皮膏藥都不再黏著媽媽了,整個旅途中,媽媽們感覺特別輕松,無不稱贊張老師教子有方。
我去與張老師交流,雖然他很謙虛,話語也不多,還是讓我得到了一些啟示。他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干活,他會跟在后面摻和,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最佳時機。我很早就讓孩子上手,從來沒有因為孩子做不好就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懂事了,就要求他,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爸爸要干什么了,你就跟著搭手,看爸爸的眼色行事。比如,爸爸要扔垃圾了,你能扔嗎?能,你就去扔。爸爸要擦地了,你會擦了嗎?會,那你就幫爸爸擦。
“后來,孩子他媽媽身體不太好,我們父子倆就說好了,在家里,不讓媽媽干重活;在路上,不讓媽媽拎東西。十二歲的孩子,一直是背上背著書包,手里拎著小包,和媽媽一起上樓。
這讓我聯(lián)想到蘇聯(lián)巴甫雷什中學校門屏風上的一則校訓(xùn),”要愛你的媽媽!“立下該校訓(xùn)的就是該校的創(chuàng)辦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有人不解地問:“為什么不寫愛人民、愛領(lǐng)袖、愛祖國呢?”教育家回答說:“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從具體的形象問題入手。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
偉大教育家的思想在他這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張老師說:“孩子看父母眼色行事,是父母經(jīng)常訓(xùn)練的結(jié)果,已經(jīng)習慣了。雖然勞動占用了一些時間,然而,孩子的學習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因為他越關(guān)心別人,他的心胸就越開闊,人也越聰明。雖然學校有制度,教師的直系親屬升高中可以照顧,但是,他堅持要靠自己的實力入學,最終以600分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
“至于學習方面,我很少過問。我從來不要求他考多少分,考第幾名,只是告訴他,只要盡力就行了。他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孩子,學校的教育足以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將來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現(xiàn)在必須好好學習。
“我還經(jīng)常跟他說,爸爸不指望你成名成星,你就做好我的兒子就行。父母養(yǎng)你不容易,懂得孝道就行。”
張老師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身教重于言教,責任意識成了孩子一個自然的習慣,做什么事都要和爸爸一樣做到最好,學業(yè)更不例外。所以,孩子在做了爸爸的乖兒子的同時,學習一定也不會差。
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一些高中生的家長,他們經(jīng)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快二十歲的人了,從來沒有干過活兒,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洗。不干活就去學習,這也不錯,可是他們學習也不行!
試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式,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所謂德才兼?zhèn)?,“德”居首位,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可能獨立于各方面的成長之外。
“爸媽養(yǎng)你不容易,要知道孝敬父母”。這話為孩子提出了明確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是直接的、實際的。
給爸爸遞條毛巾是孝敬爸爸,給爸爸沏杯茶是孝敬爸爸,幫爸爸分擔家務(wù)是孝敬爸爸,看爸爸的眼色行事也是孝敬爸爸。只要孩子有了孝心,就會想方設(shè)法做讓爸爸高興的事。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yè)是不是孝敬爸爸?考出好成績,靠自己的實力升學是不是孝敬爸爸?這都是孩子順勢思考的問題。孩子心里有這么明確的目標,生活便既是簡單的、具體的,也是充實的。
青少年時期經(jīng)常和爸爸在一起,這個孩子本身就是幸福的。做爸爸喜歡的事,給爸爸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更大的快樂。
“爸爸要干什么了,你就跟著搭把手,看爸爸的眼色行事?!眱H這一點,就足以培養(yǎng)孩子認真觀察、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
爸爸在干什么?怎么做爸爸才會高興?孩子從小就要動腦筋思考。孩子在小事上善解人意,慢慢就會形成這樣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
上學了,老師在講什么?老師要告訴我們什么?這些孩子也會積極思考,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于思考了。這個原理的實質(zhì)是什么?如何應(yīng)用?他也會認真地思考,因為他已經(jīng)具備了善于思考的品質(zhì)。
“我從來不要求他考多少分,考第幾名。我只是告訴他,只要盡力就行了?!辈惶崮繕?,又不給孩子施加壓力,就看他自己是否盡力了。充分相信孩子,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依賴別人。一旦孩子把學習真正當成了自己的事業(yè),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等不靠。
我特別欣賞張老師的教子方略,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先成人,后成才;不僅僅收獲一個孝子,還會為社會培養(yǎng)一個棟梁之才。
教子心經(jīng)
● 張老師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身教重于言教,責任意識也成了孩子一個自然的習慣,做什么事都要和爸爸一樣做到最好,學業(yè)更不例外。所以,孩子在做了爸爸的乖兒子同時,學習也不會錯。
● 教育孩子從具體的形象問題入手,“要愛你的媽媽!”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很難愛別人。
● 人的思維都受定式的影響,給爸爸遞條毛巾是孝敬爸爸,幫爸爸分擔家務(wù)是孝敬爸爸,看爸爸的眼色行事也是孝敬爸爸。只要孩子有了孝心,就會想方設(shè)法做讓爸爸高興的事。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yè),考出好成績,靠自己的實力升學,都是在孝敬爸爸。這都是孩子順勢思考的問題。孩子心里有這么明確的目標,生活便既是簡單的、具體的,也是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