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節(jié):治療故事的創(chuàng)作(6)

故事知道怎么辦 作者:(澳)蘇珊·佩羅


試著想象一下:有一個故事,是為一個喜歡掐人的孩子創(chuàng)作的,然而故事中沒有任何充滿想象的隱喻——換言之,故事直接講述一個孩子常常掐別人,當其他孩子拒絕和她做朋友以后,她學(xué)著不去掐人了。如果在班上講這樣一個故事,由于它缺乏隱喻,無法讓聽者“浮想聯(lián)翩”,班上的小朋友自然想要找出故事說的是誰,接著老師就有可能被某個孩子的叫喊聲打斷,“瑞貝卡也是這樣,她總是掐人”。

現(xiàn)在我們依然以此為例來創(chuàng)作一個帶隱喻的故事。首先我們“面帶微笑”,這可以幫助我們順利進入故事創(chuàng)作?!耙粋€掐人的小朋友就像一只鉗人的螃蟹。 ”把“就像”和“好像”刪掉,故事就可以開始了。

從前有只小螃蟹,大家一點兒都不喜歡他。他的脾氣很壞,總是揮舞著大鉗子掐別的小動物,把大家都弄傷了,他的朋友們都很討厭他這樣

現(xiàn)在,在故事中引入一些“障礙”隱喻——章魚、海星、海鷗。他們對螃

1簡單說來,隱喻,也叫暗喻,是將一個事物當做另一個事物,而明喻則是有意識地將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相比較,通常用“像”來表達。以一棵纖細的小樹為例,暗喻可以是:“樹是彎腰的舞者”。而相應(yīng)的明喻則是:“樹像彎腰的舞者”。

蟹很惱火,打算對它實施一些不太友好的懲罰。接著,海龜以智者和幫助者的身份登場了。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個更“有幫助的”隱喻是用海藻織成的手套,它讓小螃蟹的鉗子變得溫暖而舒適。故事的解決方案是,小螃蟹開始自覺自愿地管住自己的鉗子——最后手套散開,被海浪帶走了,而小螃蟹也能和朋友們相安無事地在一起玩耍,不再傷害他們了。一位治療師和一位老師曾分別使用《張牙舞爪的小螃蟹》這個故事(見 189頁)去處理掐人的行為,并且都取得了成功。第一次在班上講完這個故事后,一個被掐過的孩子要求老師給掐人的孩子戴上手套。那個喜歡掐人的孩子高高興興地接受了戴手套。故事以一種正向的色彩來描述戴手套這件事,并不將它視為懲罰。

下表列出了納入本書的一些治療故事中所用的隱喻。表中的分類只是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事實上,隱喻具有想象的特質(zhì),很難將其歸類。舉個例子你就會明白:在《小棕仙的故事》中,其中的一個“障礙”同時也是“引導(dǎo)”——謎語是障礙,然而一旦被男孩猜出,它將引導(dǎo)男孩完成新的任務(wù),成為一名助人為樂的小棕仙?!兜仑惖难プ印愤@個故事中沒有任何障礙,只有一個小小的改變——每到休息時間,靴子們需要在房間外面等候著。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也很簡單,只是不斷重復(fù)“朋友相伴不分離”。

為了理解隱喻在故事創(chuàng)作的作用,我建議你做一個練習(xí):閱讀書中的一些故事,找出故事中的障礙和幫助者,然后填寫在表格的空白處(但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某些故事中的隱喻無法歸入表中的任何一個類別)。

尋找隱喻的線索

針對特定行為寫故事時,我們常常能找到某種動物、昆蟲或物品,他們具有和主人公相似的行為,隱喻的線索常常來自于此。例如:掐人或夾人的小螃蟹(而羊或鴿子就不適合用來比喻掐人的行為)、胡鬧的小鵜鶘、躁動的小馬、抓人的貓、吵鬧的小矮人。

針對某個孩子寫故事時,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動物或玩具作為隱喻,或者從他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線索。孩子是否熱愛狗、馬或是大海和帆船?他生活在小河邊、森林里,還是城市高聳的大樓中?如果住在鄉(xiāng)村或是城市,在孩子上學(xué)的路上,在附近的森林里或海灘上,孩子會看到什么,每天體驗到什么?

給全班孩子寫故事時,可以從課程的某個主題或是學(xué)校周邊的環(huán)境中尋找隱喻的線索。學(xué)校的花園里或許既有吵鬧的小鳥也有溫柔唱歌的小鳥,班里也會有非常吵鬧的小朋友。由此可以構(gòu)思出一個故事,主題是傾聽他人。也許集體中存在著吐口水這種不恰當?shù)男袨椤@蠋熆梢杂纱寺?lián)想到學(xué)校最近剛買的澆花的新水管。故事可以來點兒大家都喜歡的小幽默,長水管老想到處噴水——哪怕鄰居就站在籬笆那邊,哪怕秘書正在辦公室里工作。最后,大家不得不把水龍頭關(guān)掉,把水管收起來拿走了,直到它意識到某些東西不應(yīng)該是噴水的對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