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理的基調(diào)——情、理、法
我國管理思想,以儒家為主流??鬃印皵z禮歸義”,更“納禮于仁”,構(gòu)成“仁、義、禮”一貫的思想體系。儒家之道的推行,也就是處理好我們常說的“情、理、法”的關(guān)系。
“情、理、法”以“法”為基礎(chǔ),一層一層向上提升,任何組織,都應(yīng)該以“制度化”為實施管理的起點;組織成員,共同以“崇法務(wù)實”為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一方面自己守法,一方面也要發(fā)揮道德勇氣,以反抗不法的行為。制度化管理,重點即在大家共同守“法”。但是制度由人創(chuàng)立,亦由人改訂,看起來好像固定,卻仍隨著人事而變動。制度初訂立的時候,必有其外在的需要與內(nèi)在的用意,此二者又皆是變動的??梢娭贫热绻荒芤驎r因地而制宜,那就會僵化,形成官僚管理,難以應(yīng)付兩可及例外事宜。制度為求合宜,必須“應(yīng)時而造道”,依“理”變“法”,把“制度化”提升為“合理化”。
管理者一切求合“理”,必然合“法”,如果出現(xiàn)合理而不合法,便證明此“法”已不合時宜,有修訂的必要。事實上,管理是離不開人情的??蘸啊爸贫取倍茨堋昂侠怼?,即是“惡法”。標榜“合理”卻不能為同仁認可,便是未得人心,有違人情。典章制度日久疲弊,變成形式而缺乏真實的生命,僅僅具有束縛作用,就會和人性發(fā)生沖突,造成矛盾。管理者動機不純正,再合理的規(guī)定,大家也看成不合理。
“情”必須以“理”、“法”為基石。許多人從表面上觀察,認為中國人是講“情”的民族。其實,中國人所看重的,乃是可貴的“合理的情”;中國人所十分厭惡的,實在就是“不合理的情”。情理合,才是純真的“情”。中國式管理具體說來,便是“情、理、法”的管理。
所以,在中國式管理中,情、理、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架構(gòu)。法是基礎(chǔ),離開法就不能談情和理。做人應(yīng)該守規(guī)矩,大家都要崇法務(wù)實。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公司也有典章制度。規(guī)矩如果定得合理,大家就樂于遵守。制度要時時求其合理,才是合理化的管理。
(3)管理是變動的
中國人又認真,又不太認真,這是有道理的。東漢以前多說“道”,東漢以后多說“理”。中國文化特別重視道理,中國人常用道理來批判一切?!斑@是什么道理”、“看起來各有各的道理”、“豈有此理”,可見中國人很重視理。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不會僵化,比較可以變通。天有天理,物有物理,而理是不變的。物比較沒有變化,人卻有變化。因此,管物比較可以科學(xué)化,而管人就要相當(dāng)藝術(shù)化。
理是可以變動的,粗理很好講,細理不好講,微理就更難分得清。宏理猶可講,妙理不可言。理多半是相對的,但是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絕對有理,因為:人喜歡把道理往自己這邊拉,而不喜歡把道理推到那邊去。不要自以為是,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多溝通,從而找到最適當(dāng)?shù)倪@才叫合理。情,是從理提升上來的,情、理、法是規(guī)矩。理就是合理,規(guī)矩要訂得合理,大家才會遵守。但是什么叫合理,很難說清,因此,就要各憑良心。人們常說:“你憑良心才合理,合理就合法?!比毡镜墓S里常有一句話:“品質(zhì)從良心來?!泵绹目萍汲^日本,但為什么競爭不過日本?主要是日本的工廠里沒有監(jiān)督層,整個監(jiān)督層的成本都省掉了。他不需要監(jiān)督,他會憑著良心認為“這個產(chǎn)品是我做的,我就要做好。如果做不好,將來流程到下一個工序,人家發(fā)現(xiàn)是我做的,我會很慚愧”。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把良心發(fā)揮出來,這在管理上是個很大損失。而良心恰恰是我們中國人開發(fā)出來的。
合理不合理,很不容易認定。一切憑良心就會合理,合理自然合法。所以,從憑良心開始,做到合法的地步,這才真正是中國式管理所能行得通的途徑。情,是彼此彼此,互相互相,用情來講理,大家才能夠接受。情像中藥的引子,就是講理之前,彼此的心理建設(shè)?!扒椤笔侵袊鞯刈顚氋F的東西;“孝”是子女對父母應(yīng)有的情;“忠”是部屬對主管應(yīng)有的情;“理”就是表達情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常講“君子發(fā)乎情,止乎理”。
5.中國式管理的本質(zhì)
對于“中國式管理”,化繁為簡,我做了一個簡明的歸納:
第一,管理有管理科學(xué)和管理哲學(xué)之分,從管理科學(xué)的層面講,無中式、日式、歐式、美式之分;從管理哲學(xué)的層面講,“大概誰也不會否定”中國式管理的真實存在(注意是“大概誰也不會否定”,而不是真的“誰也不會否定”),并且“中國式管理的貢獻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觀念”。
第二,中國的管理思想以孔、孟為主流,摻以老、莊的自然思想。而對管理最具影響的,在其注重“務(wù)實”、“中庸”,以及“不執(zhí)著”的態(tài)度。
第三,中國式管理亦即“中道管理”,亦即中庸之道的管理。曾先生認為許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錯了,中庸不應(yīng)是一條道走中間,不敢偏左也不敢偏右,而是該走極端就走極端,不該走極端就不走極端,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中庸即是合理,“中國式管理”即是“合理化管理”。
第四,作為“合理化管理”的切入點就是要順應(yīng)中國人性。因為中國人最喜歡講道理,管得合理,人們就接受;管得不合理,人們就會抗拒。但曾先生也不得不承認,一方面中國人的基本理念說起來相當(dāng)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因為正反之間的差距十分細微,稍為不留意,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上偏差的途徑。另一方面“跟中國人講道理最難,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西,他又說東”,因而既不能憑主管、老板說了算,也不能以專家、員工說的為準。
怎么辦呢?曾先生的辦法有兩個:“合理應(yīng)該是客觀的,應(yīng)該用科學(xué)的方法,找出什么叫做合理”或者“一切憑良心就會合理,合理自然合法”。
第五,良心又從什么地方來呢?從“彼此的心理建設(shè)”、從“修己”、從“孝”、從“忠”等中國各地最寶貴的東西中來?!靶藜菏钦麄€管理歷程的出發(fā)點”,說白了也就是把四書五經(jīng)中的“心誠、意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轉(zhuǎn)換成“心誠、意正、身修、家齊、企業(yè)治、員工股東顧客社會大眾安”,所以,一切從憑良心開始,而做到合理合法的地步,正是中國式管理行得通的途徑。
第六,中國式管理的三大特征:“務(wù)實”、“中庸”,以及“不執(zhí)著”。
第七,中國式管理的三大觀念支柱:“太極思想”、“把二看成三”、“中庸”。
第八,中國式管理的最大特色:安人?!鞍玻凶龃蠹液?,員工好,股東好,顧客好,社會大眾好。大家好,就是真正的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