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二、競爭的兩種模式:競優(yōu)和競底(12)

競底:中國企業(yè)之殤 作者:孫力


案例:曾仕強"中國式管理"的競底實質(zhì)

中國人并不擅長系統(tǒng)思維和抽象思維,因此很少形成較有影響的理論。臺灣學(xué)者曾仕強總結(jié)出一套"中國式管理",名噪一時,他說這種管理有三個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

1."修己--洞悉人性,即洞悉人性動態(tài)變化,掌控變數(shù),有效溝通,擁有豐沛能耐。"

"修已",實際上就是對內(nèi)競底。而為何要"洞悉人性"呢?由于人性的動態(tài)變化,會導(dǎo)致底線的變化,因此,競底者必須加以洞悉。如知識密集型企業(yè)的競底,往往比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更多"企業(yè)文化"的色彩。

高明的競底者常常觀察手下的被競底者,離底線還有多遠,以便掌握適當(dāng)?shù)母偟讖姸龋悦鈸舸┑拙€。如任正非在運轉(zhuǎn)華為時,就得不斷地觀察:這塊"毛巾"擰到什么程度?還能不能再"擰"緊一點?或者是否擰得太緊了,該適當(dāng)?shù)厮梢稽c。這就是"掌控變數(shù)"。

2."安人--知人善任,即掌握識人讀心的領(lǐng)導(dǎo)能力,栽培能干得力的左右手。"

安人的目的,首先是為了讓被競底者安于被競底的狀態(tài),同時栽培左右手,以便更好地控制下層被競底者,以保持競底組織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中國企業(yè)目前"安人"的較好辦法,就是柳傳志倡議的"入模子",也就是員工比較痛恨的"洗腦"。

3."治世--運籌帷幄,輕松愉快,寧靜致遠,日理萬機而不失策。"

競底戰(zhàn)略運行的理想狀態(tài),是"不失策",也即任正非所說的"只有毛巾擰干了,毛巾還不斷,這才是最佳狀態(tài)"。而所謂的"失策",就是擊穿了底線,"毛巾擰斷了,企業(yè)也完了",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從對"中國式管理"的三個核心的簡單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它的本質(zhì)實際上,就是競底理論的部分運用而已。

為何這種"中國式管理"不能流行于歐美呢?因為他們的主流文化已經(jīng)升級為競優(yōu),競底文化受到了法律的限制。如明基收購西門子的手機部門后,想讓歐洲員工像大陸或臺灣員工一樣加班(競底),最終因員工依法抵制,最后明基不得不認賠8億多歐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