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節(jié):缺失目標,慢字當頭(2)

工作早一步 作者:郭玉玲


搞不清為誰工作,認為追求效率是“賠本買賣”

認為自己是在為別人打工的人,多干一點工作就像自己的錢包被別人掏了一樣不劃算。做一件事就計算一分薪酬,相同時間內(nèi)多做些事情,每件事情的平均報酬降低了,自己不是賠本了?在這種“小九九”的影響下,他們做事只管拖著走,拖過了一天又一天,拖過一年又一年,最后拖過了自己的最佳成長期,拖過了自己對工作技能的快速掌握期,拖過了自己施展才華的關鍵期,最終淪為效率低下、工作平庸的人。

搞不清為誰工作,工作沒樂趣,效率難提升

認為自己是在為別人打工的人,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工作的樂趣和意義。在他們眼里,工作是謀生的手段,工作是沉重的任務,工作是乏味的堅持,他們年復一年地重復著沒有絲毫激情的工作,自己不快樂,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效率自然也上不去。

搞不清為誰工作,放棄發(fā)展前景,喪失追求高效的動力

認為自己是在為別人打工的人,只想自己合適,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很少能夠得到領導、同事的尊重和贊賞,自己與企業(yè)、同事的關系僅僅是“掙錢吃飯”那么簡單,盡管每月都能拿到薪水,但是看漲就難了,這樣無形之中會喪失很多機會和收益,最終失去老板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錯失職業(yè)生涯的最佳發(fā)展期和加薪晉職的機會,給自己的職業(yè)前景設了“一堵墻”。沒有美好的愿景,哪來追求的動力?

愿意為工作付出的人,以出色的工作成果獲得高薪酬的回報;不愿意為工作奉獻的人,單純地“按量取薪”,只能獲得微薄的收入,你愿意成為哪一種人呢?

2.凡事可以慢慢來

說到工作效率時,很多人認為“凡事可以慢慢來”,但是職場可以容忍“慢慢來”的沉穩(wěn)心態(tài),絕不能容忍“慢慢來”的做事速度;職場允許縝密的思考,絕不允許拖沓的行為。

生活中我們提倡“慢活”是為了健康,職場中如果我們還提倡“凡事可以慢慢來”,只會被甩出職場的“快軌”。職場中需要“風”一樣的速度和效率,不管我們用風馳電掣的氣勢、風風火火的行動還是風雨無阻的堅持,我們必須保證“風和日麗”的結果,如果只想著追求舒適、休閑的生活,認為“慢工出細活”,最后我們得到的不一定是“細活”,而很可能要面對領導“風雨交加”的面孔和呵斥。

“慢慢來”意味著放棄了展示才能的機會。

一個滿腦袋裝著“慢慢來”的人,很難有任何雷厲風行的作為。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nèi),你每天比自己的同事慢一步,十天就是一大步,日積月累,你們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工作成果自然也會少很多。當你的同事因為工作業(yè)績突出被晉職加薪的時候,你還是一個“小矮人”,同樣出工又出力,但是一旦放棄了工作效率,也就耗沒了工作業(yè)績。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指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確的事。平時一向按部就班、從不追求高效工作的人,也不會注重工作效能。要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要想證明自己足夠優(yōu)秀,要想獲得領導的賞識和同事的尊重,除了真正努力實現(xiàn)“以高效率工作創(chuàng)造高效益”,恐怕沒有更好的方法。

葛優(yōu)在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而衡量人才的標準之一就是創(chuàng)造高效率、高收益率。換言之,沒有工作的高效率就不會有自己的高收益。

3.工作之前不準備

很多人在工作之前不善于準備和籌劃,沒有明確領導的要求,做事沒有格局,這也是他們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意思是要辦成一件時,一定不要盲目著手,而是先要進行一番籌劃、做好充分準備,創(chuàng)造完成工作的有利條件,這樣會大大提高辦事效率,“磨刀不誤砍柴工”。

鈍刀砍柴,只會誤事

無論是誰,只拿“鈍刀”應付工作,一定會只見“砍”不見“柴”。

“庖丁解?!边@個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廚師在分割一頭壯牛之前,需要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前期潛心鉆研牛體構造,把屠刀在磨刀石上反復打磨鋒利,然后深吸一口氣,目測下刀的基準尺寸,再用手找準下刀的部位,他依順著牛體本來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在骨節(jié)間的空穴使刀,“嘩啦”一下骨肉就已經(jīng)分離,還不會磨損刀刃。工作中要想獲得高效率,工作前細致周到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