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繪畫源流(1)

趙汝珍講古玩 作者:趙汝珍


愛美為人類之天性,與生俱來者。而繪畫又為愛美心一部分之表現(xiàn)。故繪畫之肇始,遠在人類進于文明之前。不過中國繪畫之見于記錄者,有伏羲氏之畫八卦,黃帝之繪制服,舜妹螺氏之繪影像等,其他不見記載者,當(dāng)難數(shù)計。蓋隨生活之開展,而畫之應(yīng)用益多,畫之范圍日廣也。惟當(dāng)時繪畫之目的,專在實用。

故多就實物上而繪畫。實物之存在性有限,以故古畫之真跡,均隨實物之毀滅而消亡?,F(xiàn)在可能見到者,有石室之刻像,寺廟宮廷之壁畫,神像之裝飾,錢幣之圖紋,鐘鼎彝器之花紋,軍用器物之花紋,一般用器之花紋,銅鏡上之花紋,石碑墓碣之圖畫,磚瓦陶器上之圖畫等。然均系翻制,并非原形,且均出自匠人之手,其動機及作品,都無可寶貴:蓋并非今日之所謂書畫也。降及西漢,蔡倫發(fā)明制紙之后,紙之成本甚輕,,人人易得。文人士夫,始于讀書作字之余,兼事繪畫。既可消遣時光,又資涵養(yǎng)德行;且社會為表示欽仰,并崇拜之涵義,遂有將文人之書畫懸之中庭,作為裝飾者。是漢以后之繪畫,迥不與以前相同矣。此后相習(xí)成風(fēng),社會以文人之繪畫,為最高尚之裝飾品,為最高尚之賞玩品;而文人亦以此為最高尚之消遣,最高尚之藝能。故著名之畫家出之漢后,漢以前未之聞也。蓋以前之書寫,率用竹簡及帛等。竹簡雖易得,而治理甚難,帛則價值甚貴。繪畫重練習(xí),二者均不能隨意取用。絕不能以兼金之竹帛,而虛擲于消遣一道也。故紙未發(fā)明,繪畫絕不能有進步也。即蔡倫發(fā)明造紙之后,取用亦不似今日之易。故漢代以上之繪畫,完全以實用為主,以繪畫為政教之補助,為崇德尊功之方法。其作品以寫照及故事畫為最多,所畫者不過人物鬼神禽獸而已,其他概不入畫也。三國時,人民思想稍見解放,繪畫范圍亦漸開擴。吳王趙夫人寫有《江湖九州山岳之勢圖》,遂開后世山水畫之端倪。孫權(quán)建寺,令曹不興畫佛像,是為佛畫之造始。惟山水畫不合時好,當(dāng)時未見興盛;而佛教極度發(fā)達,故佛畫因之暢行。及兩晉之時,道教又興,而繪畫完全為釋道畫所獨占矣。南北朝時,山水畫始見抬頭,然尚不能與根深蒂固之道釋畫爭雄。惟當(dāng)時新發(fā)生之臺閣界畫,亦伏有后代人物畫及金碧山水畫之導(dǎo)線。降及唐世,佛教勢力漸不如以前之隆盛,而釋遭畫亦漸為社會所不歡迎,代之而興者即為山水畫。是山水畫雖已創(chuàng)興多年,至唐而始輪坐繪畫之首班。其居首功者,厥為李思訓(xùn),繼之者則為王維。李思訓(xùn)將畫法加以變化,創(chuàng)金碧山水,是繪畫已離開宗教之范圍矣。然仍未能脫去六朝雕琢之余習(xí)。及王維創(chuàng)為破墨之山水畫,以詩境作畫,予繪畫以新生命,遂由宗教化而人于文學(xué)畫。從此日漸擴充,而占領(lǐng)中國藝術(shù)界之全土,而立千余年文人畫之基礎(chǔ),以形成東方特有之藝術(shù),矯然獨立于世界。王氏之功可謂偉矣!且因此而令畫家之地位增高,社會之從事繪畫者亦日眾,而畫材之種類日廣,而研究之方法亦日精。故唐代畫風(fēng),為歷史上最盛之時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