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而》中的行政精神(12)

論語中的行政精神 作者:冀名峰


孔子說:“弟子在家要盡孝,出門要敬重兄長,行事謹慎,言而有信,關愛大眾,以仁為親。每天應做之事做完之后,要努力學習。”

“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些行為準則也是行政者應當認真踐行的。關于孝,已討論過。

“謹而信”,做事認真自然就會謹慎。做事認真,對事物分析得透徹,對困難估計得充足,對事物復雜性認識得清楚,風險控制預案制定得周密,知事之復雜,知事之艱難,知事之險峻,就不敢不謹慎。

“泛愛眾”,這是仁的內涵之一。對社會應當有強烈的責任感,對社會大眾有廣泛同情心、愛心,這是行政者應有的重要品質。前些年,公務員面試有一道題,是關于如何解決看病難的問題,給出了十項措施,讓考生排序。有一個考生解答時說:現在,看病難最難的是農民和城市下崗職工,所以解決看病難的重

點應放在這兩個群體上。有個考官聽到這話就給他打了一個高分,下面說得對不對,十項措施的順序排得對不對,都不重要了。事實上,我們不能指望考生沒有經過調查研究就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重要的是他的執(zhí)政理念是正確的,有社會同情心,“泛愛眾”。

“親仁”,把“仁”作為言行之“親”和道德規(guī)范。這在行政上可以引出兩條原則。一是“親仁”,“見賢思齊”。通過與有仁德之人親近和交往,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完全是應該做的。二是作為一種行政手段加以使用。在任何組織和任何地方中,都存在一種主導局面的核心力量,當加入這個局面的時候,如何才能站得住腳,穩(wěn)得住局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識別出主導全局的那股力量。這股力量,可能是一批人,也可能是幾批人、幾個人,甚至是一個人。并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這股力量的性質:善與不善,以確定應對策略。不能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盲目傷及這股力量,使之成為反對力量,而導致局面失控。一些領導到地方任職,總是要去看望地方上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從《論語》角度講,這是“親仁”手段的運用。“親仁”的反面就是“親小人”,到了一個新單位,倘若先和社會所不齒的人搞到一起,和非正義群體搞到一起,走向失敗是遲早的事。當煞,不和“小人”搞到一起,并不是就要與“小人”拼個你死我活,是否走到這一步,要看手里的本錢,看具體的形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