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jīng)看到母親的自我形象如何影響她看女兒的目光,也間接地影響著女兒對自身的看法。能夠影響女兒自我形象的另外一點,是她對媽媽的看法。在有些情況下,女兒對媽媽的看法還是比較準確的,特別是如果母親擁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形象,不需要掩飾任何的自我懷疑與羞恥感時。不過要是在和女兒接觸中時時戴著面具,那女兒所看到的只是一張精心修飾過的面具,而不是真實的母親。
女兒眼中的母親
經(jīng)過三年的心理治療,琳達終于發(fā)現(xiàn)母親自以為是、指手畫腳的態(tài)度是想隱藏什么。琳達的媽媽喜歡八卦,還總擺出一副言之鑿鑿的樣子,其實根本沒有真憑實據(jù),她只是胡亂揣測罷了。她會說:“哎呀,吉姆肯定背著他老婆偷腥,不然她為什么不和他過了?!被蛘摺拔腋掖蛸€咱們的牧師酗酒,所以做禮拜的時候才遲到?!毙〉臅r候琳達覺得媽媽說的話肯定都是真的,所以即使自己的想法的才是正確的,在她心里也沒什么分量?,F(xiàn)在,通過治療,琳達意識到母親擺出一副看似無所不知的姿態(tài),恰恰是因為她沒有把握。琳達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確信自己的看法也是可取的。
麗貝卡?威爾斯在《丫丫姐妹會的神圣秘密》(Divine Secrets of the Ya-Ya Sisterhood )一書中也描述了相似的經(jīng)歷。
小說中滿嘴謊言的母親
威爾斯小說的女主人公希達的經(jīng)歷與琳達十分相似。當希達發(fā)現(xiàn)她母親—薇薇—并不是自己童年印象中光鮮亮麗的“著名人物”,而只是一個為了逃避幼年時的創(chuàng)傷虛構(gòu)了“她自己的宇宙,并盡可能活在這一軌道上”,并且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時,希達如釋重負。
薇薇是帶著扭曲的自我形象長大的。在她十幾歲的時候,母親曾懷疑她引誘自己的父親。這種錯誤的指責使薇薇一直覺得自己罪孽深重。等薇薇做了母親,她就通過假裝自己是光彩奪目的大名人來掩飾內(nèi)心的罪惡感。薇薇的面具讓希達習慣于像仰望星辰一般仰望母親,要是自己比母親做得好,希達就會覺得愧疚,“就連贏了一場拼字比賽我都會擔心,我總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出色就會搶了媽媽風頭”。
和希達、琳達一樣,有很多女性的母親也在她們小的時候以“與眾不同”、“自矜自負”、“聰慧伶俐”、“無憂無慮”的幌子掩飾內(nèi)心的膽怯。對孩子們而言,無所不能的母親不管說什么,她們都照單全收,當然,還有伴隨著這些謊言的嘉年華之鏡式的自我形象。最終,女兒們對自己的看法都被扭曲了,她們或是覺得自己滿身缺點、沒有價值、低人一等,或是覺得比母親做得好會成為一種傷害。
至此,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童年時期的母親對日后自我形象的兩點重要影響。一是母親基于自身自我形象對女兒的看法;二是女兒對母親的看法。接下來們來看第三點:女兒依照母親形象塑造自我。
女兒依照母親形象塑造自我
某次,我兒子曾經(jīng)指出:有時候我臉上會顯出一種戲謔的神情,和他外祖母一模一樣。在他這么說以前,我還從沒注意到這點。我試圖再次做出這種表情,卻總是不得要領(lǐng),也許在那一刻,我回到專愛模仿大人的時代—年輕得足以把媽媽的神情烙在自己身上的時代。
和猿猴一樣的模仿
和所有靈長類動物一樣,我們?nèi)祟愐彩巧鐣偷纳?,憑借模仿母親的舉動來掌握基本的生存之道。通過最初的觀察,我們可以模仿一些特定的表情。路易斯?科佐利諾在他的著作《人類關(guān)系中的神經(jīng)科(The Neuro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中提到,“鏡像神經(jīng)元”位于大腦額葉,當我們觀察母親的行動時這些神經(jīng)元就會活躍起來,好讓我們記住這些行為。生氣、難過、厭惡、驚訝、高興、恐懼,這些情緒通過母親嘴角、眉眼的動作展現(xiàn)在臉上,也變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