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自我意識(7)

媽媽是我的一面鏡子 作者:(美)羅拉·阿麗娜·弗爾斯坦


碧翠絲?貝爾在《嬰兒研究與成人治療》(Infant Research and Adult Treatment )一書中,將這一理念重點運用到母嬰之間面部鏡像現(xiàn)象的討論中。當(dāng)嬰兒與母親面對面時,成像是雙向的?!霸趮雰貉劾铮瑡寢尩哪槻粩嗟刈兓?,變得和自己越來越像;與此同時,自己的臉也變得和媽媽的臉越來越像。”

我們在霍普?愛德曼《沒有母親的女兒》(Motherless Daughters) 一書中也能找到例證。書中寫到,一位當(dāng)事人現(xiàn)年33歲,3歲的時候就和母親分開了。長大成人后,她有個習(xí)慣,一緊張就撥弄頭發(fā)。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模仿母親,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記起來:“媽媽會拿頭發(fā)在臉上磨蹭?!彼终f,“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目瞪口呆,我倆私底下都會做這種奇怪的舉動?!?/p>

嬰兒時期我們對母親的模仿與追隨是與生俱來的,雖然我們清楚,此種模仿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態(tài)度,卻無法消除它在我們身上的烙印。如果我們在嬰兒時期喜歡效仿母親憂慮的樣子,長大后,我們很可能在焦慮狀態(tài)下流露出相似的表情,從而影響旁人對我們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又反過來影響我們自我形象的塑造。

從模仿到成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再只是模仿母親這么簡單,而是開始依照母親形象塑造自己,包括在自我認同的態(tài)度上。這種塑造過程包括:“內(nèi)化”母親具有的特質(zhì),將這些特征不經(jīng)意間融入到自己身上“趕超”母親,試圖成為母親一樣的人。如果母親擁有真實準確的自我形象,那么這個塑造的過程會促使女兒也建立真實的自我形象,這無疑是健康有利的,但要是母親的自我形象是嘉年華之鏡式的,女兒就很容易重蹈覆轍。

健康的塑造過程有利于建立準確的自我形象:希德妮小時候就喜歡看媽媽一邊縫衣服,一邊跟著收音機輕輕哼歌。媽媽常常帶希德妮一起買東西,讓她幫忙挑選紐扣,裁剪裙子。希德妮記得,她總是把那些又黑又亮的扣子擺成一圈,把蕾絲的、棉布的帶孔眼花邊疊在一起放在桌上。在十幾歲的時候,希德妮就提出來想上縫紉課,長大后她也很喜歡這門手藝。希德妮繼承了母親對于縫紉的興趣,而趕超母親的過程也給了她動力,使她練就出自己的縫紉技術(shù)。

負面的塑造過程會扭曲女兒的自我形象:

我想,我嫁給克雷格就是為了報復(fù)媽媽吧。當(dāng)時我還沒意識到這點?,F(xiàn)在這段糟糕的婚姻生活已經(jīng)過了二十年。當(dāng)克雷格酩酊大醉的時候,我在他呆滯的醉眼里看到了自己—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媽媽曾想讓我嫁一個比克雷格文雅一點的男人,她自己對我的“農(nóng)夫老爸”就很不滿,嫁給他只因為她覺得自己就是個失敗者。我試圖以另一種方式反抗,結(jié)果也和媽媽一樣嘗到了嫁錯人的苦果。

說這番話的人叫蘇珊。很多女性都和蘇珊一樣,在依照母親塑造自我的過程中,自我形象出現(xiàn)了扭曲。不過意外的是,她們剛來治療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和母親一點都不像,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結(jié)婚生子,自己好像明明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不過在內(nèi)心深處,她們也像叛逆的十幾歲少年一樣,希望從父母的掌控下獨立。這些小孩子其實沒

有真正擺脫父母的影響,他們還是常常在父母身邊轉(zhuǎn)悠,炫耀自己的反叛成果—逃學(xué)、不做作業(yè)、抽煙酗酒,甚至用毒品糟蹋自己,自暴自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