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山公園
上
中山公園在明清之際是社稷壇,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十月十日開放,定名為中央公園。后中山先生死在北京,一九二五年為紀念先生,改名為中山公園。到今年已四十一年了。
到京來,中山公園是不能不到的。入門,便見古柏夾道。兩邊全有游廊,東邊游廊通到來今雨軒。西邊游廊,又分兩路,一條通到蘭亭碑亭,一條通過這里的御河橋,直達水榭。向正中看去,石牌坊一個,其下人行大道,東邊樹木蔭濃,西邊草地整齊。再前進,有金銀花無數(shù)木,銀木搭架,任金銀花盤繞。這里已是古柏凌云,幾不見日。下面是水泥鋪地,平坦可步。其前為習禮亭,面對紅墻一彎,柿子丁香,分排左右。一對獅子,分守著大門,門里面就是社稷壇了。掉首南顧,一帶游廊,中間有一所比地還矮三尺的房屋,那就是唐花塢。到這唐花塢來,就要看看這時候花塢里養(yǎng)些什么花。
花塢是折面式扇面的屋子,有我們五間屋子大。
唐花塢對過,有一島式平地,周圍全是荷花池子圍繞平地中間有一所屋,日四宜軒。這里的楊柳居多,望對過才東南角,那楊柳高可拂天,景致更好。過紅橋可以在此小歇。
又過一橋,一帶土山,上面栽滿了丁香樹,山洼里面,有一個草亭,叫迎暉亭。爬石坡而上有屋半屬陸上,半臨水居,而且屋宇甚廣,四周環(huán)連,此即為水榭。外人多借此地開展覽會。
進而東行,便是游廊。當荷花盛開時,在游廊漫步,蓮花微香,才覺妙處。游廊末端,有亭一方,亭中一方大石碑,日蘭亭碑。上刻人物述王羲之三月三日修禊的事。這碑原在圓明園,圓明園火災以后,便移植此地。出游廊北行,則古柏交力口,濃蔭伏地,夏季在樹蔭中小坐,忘暑已至,所以茶館多設在此地。向北進,過山亭二處,有兒童運動場。此處另辟一門,直通南長街。從前原有一門,跨一長橋,通西華門側面,現(xiàn)在不必走此彎路了。向東行,依然古柏很密,中有一格言亭,此系中山公園恰到一半的地方。東行為午門。轉身南行,經(jīng)過六方亭、十字亭,達一大廈,即來今雨軒。五月初,公園牡丹盛開。說到牡丹,覺得北京之花,仍以公園為第一。名種之多,約可以分為四大種,即丁香、牡丹、芍藥、菊花。而四種之中,仍以牡丹為佳。昔日各公園未開放,北京人要看牡丹,都跑往崇效寺。該寺在宣武門外白紙坊,地極為幽僻。該寺雖牡丹開日,也不過二三十盆花。今公園單以種類論,就有三十多種;再以盆數(shù)論,有幾百盆之多,和崇效寺比起來,是不可以道里計了。
下
中山公園外圍,已算游過了,現(xiàn)在該游里面。里面有紅墻一道,隔成四方形,統(tǒng)有四重門,一方一個。我們走南方進去,那里是南方種丁香,北方種芍藥。社稷壇就在前面,這是公園最中央的地方,壇筑成正方形,三層石階。土分五色,黃、紅、藍、白、黑。黃色居中心,其余四色,各占一方。四方也是以短墻支起,四面開門。這是從前皇帝祭祀土神谷神之所,在明朝永樂年間就有了。上去是中山堂,從前叫做拜殿。后面還有一個殿,舊日題名,叫做戟門,從明朝傳了下來,共有七十二把鐵戟,存在這里,八國聯(lián)軍之后,這些戟卻沒有了。兩邊還有兩塊空地全成為花圃。談到花圃,我們就要談到菊展了。
本來菊花會,以往京城私人方面也常舉行,不過盆數(shù)不多,收的種子也不齊。一九五五年中山公園菊花展覽,有幾千盆之多,就在社稷壇上,用蘆席蓋了個蔽風雨之所。有多大呢,直有五十步長,寬的上有百步那樣寬。遮風雨的棚子下,也有丈來深一丈多高,這要擺菊花,試問要擺多少?他們又玩些花樣,用大盆栽著菊花,花是肉紅色,將花編得一樣齊,一盆一個字,合起來乃是“菊花展覽”四字。站在社稷壇上望,只覺紅的、白的、黃的、紫色的,綠葉托著,一層又一層,擺得有五六尺高,真是萬花競艷,秋色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