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節(jié):序(3)

親歷中國民主立法 作者:南振中


--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從總則、分則到附則,語法、修辭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有關(guān)規(guī)定,邏輯是否嚴謹,有無欠妥之處?

收入《親歷中國民主立法》一書中的176篇文稿,就是圍繞上述問題學習和思考的成果。

有三點需要說明:

第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每一部法律,都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文稿之前的"背景鏈接",主要介紹法律草案醞釀、起草、修改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法律草案過程中經(jīng)常召開研討會、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對立法活動的有序參與,力求做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第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法律議案過程中經(jīng)常聽取群眾意見。在審議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之前,我聽取了汽車司機、車隊調(diào)度和車隊隊長的意見;在審議婦女權(quán)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之前,聽取了部分婦女干部的意見;在審議治安管理處罰法草案之前,又聽取了基層公安干警的意見。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發(fā)言不是"個人作品",只不過是轉(zhuǎn)達或者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沒有人民群眾的智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三,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草案的分組會議、聯(lián)組會議都向新聞媒體開放。常委會組成人員在會議上的發(fā)言,記者均可自主引用,向海內(nèi)外報道。這種全方位的開放,等于把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置于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這種民主、開放和嚴格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使我對人民群眾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感",只能盡心盡力,不敢稍有懈怠。我把《親歷中國民主立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言實錄》一書奉獻給讀者,可以說是向選民作了一次"書面匯報"。

由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涉及方方面面,受眼界和知識積累的局限,"發(fā)言實錄"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朋友幫助指正?!?/p>

南振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