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雜技節(jié)目中的“空中秋千”、“杠桿”等,均有高難度的“桿上”功夫,其驚險程度令人瞠目。其實,京劇舞臺上的“桿上”功夫,亦早已有之。早年,被譽為“舞臺飛人”的京劇名伶張德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張德俊是河北省香河縣新集人,與蓋叫天同庚,生于一八八八年。二十年代中后期,他曾攜子張云溪(當今內地京劇名伶)等赴臺演出,飲譽寶島,迄今臺灣老戲迷們對他的表演,仍記憶猶新。
張德俊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其父張玉林為著名河北梆子青衣名伶。他幼承家學,后廣拜名師,以演短打武生戲見長,早年在天津、東北等地享有盛譽。他演出的《花蝴蝶》(飾大盜姜永志)、《四杰村》(飾狄仁杰)、《蓮花湖》(飾孫悟空)等傳統(tǒng)短打武生戲,都有“上欄桿”技巧,他在“欄桿”上表演出各種高難驚險動作,相當精彩。他表演的“桿上”絕技,精妙絕倫,能頭戴硬羅帽、足蹬厚底靴,在“桿上”走“三險”,下桿時,轉體五百四十度翻下,整個身體飛出臺口外,落地時又穩(wěn)穩(wěn)地回落在臺上,令觀眾驚奇叫絕,從那時便有了“舞臺飛人”之美稱。
本世紀初他唱紅后,曾以三百元月包銀應邀赴上海演出,在《花蝴蝶》中扮演大盜姜永志,開打時足蹬厚靴,頭戴硬羅帽,從三張桌高處折“云里翻”,他雙足跳起,騰空向后翻一周,又穩(wěn)穩(wěn)落下,申城觀眾無不稱絕。由此,月包銀由三百元升至六百元。從那時起,他在上海連演十年,上座率不衰。當年,張德俊演的武松戲與蓋叫天演的武松戲各具千秋,與蓋叫天并稱上海“武生雙杰”。
張德俊在近四十載的藝術生涯中,曾先后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馬連良、周信芳(麒麟童)、蓋叫天等名家合作演出。三十年代初,在天津一度與著名河北梆子演員金剛鉆、李桂春等合作演出《回荊州》,他扮演趙云。名角薈萃,爭妍斗奇,轟動津門,至今仍傳為梨園佳話。長期的舞臺實踐,張德俊練就了與眾不同的演藝風格,身段規(guī)矩,動作舒展,武打利索而緊湊,熾烈而驚險,跟斗翻得又高又沖,嗓音高亢激越,響遏行云。他常演的代表劇目還有《嘉興府》、《白水灘》、《武文華》、《三岔口》、《界牌關》、《伐子都》等武生戲。后來,因為其子張云溪少年成名,張德俊于一九三三年(四十五歲時)便息影舞臺,學家到北京定居。雖說“息影舞臺”,但不時亦有演出,只是把舞臺讓給了后代。
據(jù)悉,五十年代之后,他曾應邀到中國戲曲學校任教,為該校“十大教授”之一。于一九八零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