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那之變”中的主角諾那曾任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1935年,蔣介石到成都任命他為西康宣慰使。8月,諾那到康定后,借組織抵御紅軍事務大力鼓動康人治康。10月進駐道孚后,發(fā)動事變,攻上瞻,占營官寨,進據(jù)瞻化、甘孜、德格、鄧柯,各縣縣長多被殺。因為打著中央支持的旗號,所以一時沒有遇到抵抗。當事變由康北波及康南,康南駐軍發(fā)覺其行動異常,電詢總指揮部得令后,出擊諾那武裝,事件很快得以平息。
“再復失地”事發(fā)生于1936年。據(jù)祖父所述,起因于進“剿”紅軍的“青海軍進駐鄧、德、白、石四縣,因軍紀不良,頗失人心”,德格土司遂聯(lián)合藏軍于9月東渡金沙江襲擊青海軍。青海軍隊敗退回青海后,四縣為藏軍占領。祖父在致電藏方責其違法渡江,電請中央政府要藏軍撤退的同時,派兵施以武力壓迫。藏軍見勢撤退,四縣被收復。此后,“金沙江以東十九縣,才算全部安定。藏兵退后,并派代表來康定通好,康藏關系,反而因此逐漸好轉?!弊娓刚J為,“此次收復失地,兵不血刃,與“大白事件”之軍事勝利,使藏人為我軍聲威所震懾,確有莫大之關系?!?
“甘孜事件”發(fā)生在1939年。事件相當復雜,這里不細考其史實,只敘祖父當時的態(tài)度。他得到的情報是,在甘孜發(fā)動變亂的班禪行轅有衛(wèi)隊三連為骨干,持有比較犀利的武器,并“誘脅亂民”兩千左右。他認為此事與諾那之變同出一轍:都是借中央名義,都是鼓動康人治康。他的態(tài)度是,“一面以為這個問題相當嚴重,一面認為削平此變亂確有把握?!焙我杂邪盐??他提出三點:其一,建省以來“比較從前一年一年地有進步,有實惠與民,一般民眾對政府已有信心;”其二,“各地高僧大德及土司頭人對我個人的信念,亦與日俱增” ,不為煽惑;其三,有適當?shù)奶幚磙k法。他的辦法是三個:(1)向民眾宣示,以正視聽;(2)調兵脅制,不使蔓延;(3)運用土司頭人和喇嘛的協(xié)助。軍隊進入甘孜后,事件很快平息。從“事變”發(fā)生到軍隊進入甘孜,為時不到兩月。
以上幾個事件,都借助了軍事行動才得以解決。不過,從這些事件的解決中,祖父并沒有簡單得出經(jīng)邊只有威服的結論,而是進一步看到威服的局限,并從事件的解決中看到尊重康藏人民宗教習俗的作用。他說:
經(jīng)過幾次事變“使我對‘蠻夷之人,畏威不懷德’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類歷代相傳的舊觀念,發(fā)生動搖了。而我經(jīng)邊的新理想,也可以說得到初步試驗的成功?!?
他認為:
“威服政策,縱然得到一時成功,轉瞬就會一敗涂地,功虧一簣。為了根絕循環(huán)報復心理與行為,為了樹立邊務千年大計,所以我才確定以德化政策來代替威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