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藍二案之外,開國功臣被誅殺的還有:德慶侯廖永忠,1375年以僭用龍鳳不法等事賜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于1380年被鞭死;臨川侯胡美,于1384年犯禁伏誅;江夏侯周德興,于1392年以帷薄不修,私生活曖昧的罪狀處死;1394年,殺定遠侯王弼、永平侯謝成。甚至侄子朱文正也以“親近儒生,胸懷怨望”的罪名被鞭死,外甥李文忠也被懷疑有政治野心而毒死。大將軍徐達為開國功臣第一,也逃不過朱元璋的猜忌。1387年,徐達長了背疽,據(jù)說這樣的病最忌吃蒸鵝,但徐達病重時,皇帝偏偏特賜蒸鵝,徐達只好當著使臣的面含淚吃了,不多日就死了。許多將領的被殺,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正合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了。
一個叫葉伯巨的官員對皇帝的苛政提出了嚴厲批評,他引經(jīng)據(jù)典說,歷代開國之君,沒有一個不是以仁德結(jié)納民心,絕不因為濫施刑罰而喪失民心,國運之長短,就全在君王施的是仁政還是苛政。他以古今作對比,說古代的讀書人都以中進士做官為榮,以罷官為恥,當今的士子呢,都以選不上官暗自慶幸,受了廷杖鞭打也只當尋常之辱,這難道是正常的嗎?鳳陽是皇陵所在,龍興之地,讓大批罪人遷徙居住,怨嗟愁苦之聲充斥園邑,這難道也是對祖宗的恭敬嗎?朱元璋看了大怒,命錦衣衛(wèi)趕緊逮來,他要親手射殺葉伯巨。隔了些時日,中書省官員趁他高興時奏請把葉伯巨下刑部獄,不久還是死在了獄中。
史載“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也就是說,直到胡惟庸被殺,有關他企圖政變的證據(jù)和細節(jié)仍然是不清楚的,而據(jù)此生發(fā)開去的種種供詞和傳說更是矛盾百出。后世讀史者深感疑惑的是,明初第一大案的主角胡惟庸到底有沒有謀反?
1934年,歷史學家吳晗在《燕京學報》發(fā)表論文《胡惟庸黨案考》,把撲朔迷離的胡惟庸黨案的真相揭示了出來。他說,胡案的真相到底如何,即使明朝人也未必深知,這原因大概是胡黨事起時,法令嚴峻,著述家多不敢記述其事,時過境遷之后,實在情形已被湮滅。他的結(jié)論是,“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據(jù)明人諸書所記,是一個梟猾陰險專權樹黨的人。以明太祖這樣一個十足地自私慘刻的怪杰自然是不能相處在一起的。一方面深慮身后子懦孫弱,生怕和自己并肩起事的一班功臣宿將不受制馭,因示意廷臣,有主張地施行一系列的大屠殺。胡案先起,繼以李案,晚年太子死復繼以藍案。胡惟庸的被誅,不過是這一大屠殺的開端”,“胡惟庸被殺在政治制度上的意義,是治權的變質(zhì),也就是從官僚和皇家共治的階段,轉(zhuǎn)變?yōu)楣倭懦膳?、皇帝獨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