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識別內向
每個成年人都需要一個孩子來教一些東西給他,這是成年人的學習方式。
——Frank A. Clark
氣質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來了。研究表明,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他們在四個月大時表現(xiàn)出的氣質模式會一直伴隨他們的成長。
想想,你的孩子在嬰兒時期是啥模樣?她和《小熊維尼》里的哪個角色比較相像?《小熊維尼》里的角色都是經久不衰的文化符號,這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代表了某些熟悉的人類行為模式。你的孩子是否像跳跳虎一樣活蹦亂跳?是否像小豬一樣膽怯?像維尼一樣饞嘴?還是像小男孩羅賓一樣沉著?或者,像貓頭鷹一樣是個冷靜的觀察家?
誰能想得到?
研究者(我猜想他們時間挺寬裕的)發(fā)現(xiàn),當給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舌頭上分別滴一滴檸檬汁時,內向孩子的口腔里釋放出了更多的唾液。
內向、外向如何識別
你的孩子是這樣嗎?
· 輕聲說話,偶爾還會停下來想詞?
· 在大多情況下很安靜,但在讓他自在的環(huán)境里很健談?
· 參加社交活動后感覺疲憊,需要時間靜養(yǎng)以恢復精力?
· 有時看上去和聽上去感覺猶豫?
· 先觀察,后行動?
· 融入新環(huán)境比較慢?
· 有一兩個好友,覺得別的人僅僅是認識?
· 有時看上去興趣寥寥、沒生氣,或者十分疲憊?
· 被人插嘴了就不再說話?
· 在公共場合身體僵硬,面無表情?
· 說話時不看人,但傾聽時跟對方有很好的眼神交流?
· 疲倦、無所適從或不自在時就變得一言不發(fā)?
如果是這樣,你的孩子就傾向于是內向的孩子。
你的孩子是這樣嗎?
· 說話噼里啪啦,嗓門很大,在緊張時尤為如此?
· 經常轉換話題?
· 談及某個話題時,有能力裝作比實際懂得多?
· 與談話對象站得很近?
· 在談話時插嘴?
· 聽話時不看說話的人?
· 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豐富?
· 在你說話使用長句或深入談一個話題時沒了精神?
· 談話時間稍長就坐立不安?
· 認為大多數(shù)人都是朋友?
· 融入新環(huán)境輕而易舉?
· 參與刺激性活動后感覺渾身是勁?
· 如果獨處太久,會抱怨或覺得倦???
如果是這樣,你的孩子就傾向于是外向的孩子。
讓我們悄悄觀察一下小寶寶奧利弗。他的黑眼睛特別有神,看上去像是在認真地觀察和打量周圍的家人和環(huán)境。你幾乎能看出來他腦子里在想事。不像有些嬰兒,他的手腳動得不那么頻繁,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尤為如此。有時你很難猜透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他通常很安靜,可也會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大哭,哄也哄不住。他喜歡有規(guī)律地活動,如果變化太多,他就會表現(xiàn)出不安。如果一下子新玩具多了,或者身邊出現(xiàn)太多新面孔,他要么變得很安靜,睡過去,要么哭起來,或是變得很粘人。如果周圍很喧鬧或者所有人都行色匆匆,他就會受驚。他還很謹慎,在碰觸新玩具之前要等待一小會兒。
在其他年齡,內向的氣質會以不同的方式顯露。例如,學步期的內向孩子要逐步熱身才能接受新情況。一個學齡前的內向孩子可能遲遲不愿與人說話,除了與那些讓他感覺特別輕松自在的人。小學時,一個內向的孩子不會在課堂上發(fā)言,除非她他已很好地掌握了那門課程。初中時,內向的孩子會表現(xiàn)出比其他孩子更強烈的單獨學習和玩耍的意愿。高中時,內向孩子可能晚些才開始與人約會。在約會之前,她可能選擇去做別的事情,比如說學開車,不過,這還是要比同齡人晚。
從嬰兒時期起,你的內向的孩子就要不斷地與外向的期待做斗爭。認識這點能幫助你理解,孩子面臨的困難到底有多大。從最初到現(xiàn)在,為了順應孩子,你很可能一直都在調適自己的行為;可你也很有可能一直在催促著孩子向某些方向發(fā)展,覺得那是他自己的需求。辨明孩子的氣質傾向能夠增加你對他的理解,減少權力之爭和挫敗感。人的氣質決定了很多的事項——從什么讓你感覺興奮,到你交流的方式,再到你處理紛爭的方式——也決定得如此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