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蔣介石已不再猶豫了,于7月6日致電宋子文,明確了國民黨政府處理外蒙古問題的原則。他表示,如果東北與新疆問題“真能確實統(tǒng)一,所有領土主權及行政真能完整無缺”,那么“外蒙獨立或可考慮”。他還提出三項具體的交換條件:第一,東三省的領土主權和行政必須完整。即:旅順軍港的行政管理權必須歸中國主管之下,與蘇聯(lián)共同使用而非共同管理。大連為自由港,其行政權歸中國。中東鐵路干線可同蘇聯(lián)共同經營而不是雙方共管;第二,新疆伊犁及全疆各地被陷地區(qū)完全恢復;第三,中共軍令政令必須歸國民黨中央。
關于外蒙古問題,蔣介石希望由“外蒙古人民投票方式解決”,如果外蒙古人民投票“結果為外蒙獨立”,中國政府將正式提請國會,由國會通過后,“政府乃正式批準予以獨立”,但必須在抗戰(zhàn)勝利之后。現在只是作為對蘇聯(lián)的承諾,“不能訂立任何秘密協(xié)定”。蔣介石在電報中還說,如果蘇聯(lián)能協(xié)助中國對日作戰(zhàn)取得勝利,并且對內切實統(tǒng)一,中國政府“可忍此犧牲”。與此同時,蔣介石還委托赫爾利將上述條件轉告了杜魯門,并且聲稱,這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蔣介石顯然知道承認蒙古獨立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但是,為了達到保證中國對東北的主權及蘇聯(lián)不支持共產黨的目的,他寧愿冒此巨大風險。鑒于事關重大,7月7日,蔣介石連續(xù)兩次致電宋子文。在第一封電報中,蔣介石叮囑說:對蘇交涉,務須注意中方要求之主要目的。此次中國以允許外蒙戰(zhàn)后獨立,“實為最大之犧牲”,同時也表示了中國對蘇聯(lián)作出的“最大之誠意”。蔣介石十分清楚,外蒙古問題是中蘇關系的最大癥結。而他真正擔心的是,如果這一癥結被清除,而他的目的又不能達到,那么,“不僅犧牲毫無代價”,而且今后必定會增加中蘇兩國之間的惡果。所以,蔣介石指示宋子文“務望我之要求之主目的”。為此,他又重申了兩點:一是東三省領土主權及行政完整,二是蘇聯(lián)今后不再支持中共及新疆暴動,這是“中方要求之交換條件”。尤其在中共和新疆問題上,蔣介石要求宋子文“毫無隱飾”地與斯大林談判,并且“得出具體之結果”,否則,應作好“斷然中止談判”的準備。
在第二封電報中,蔣介石再次強調,中國愿以極大犧牲與最大誠意而求得中蘇關系有一根本解決,“以期掃除今后一切之糾紛與不快”,希望中蘇能實現徹底合作。
當天,雙方舉行會談,而且一開始就切入外蒙古問題。宋子文沒有按照蔣介石7月6日電報旨意行事,還想作一次努力,堅持認為外蒙古不能獨立。他表示,中方可以接受雅爾塔協(xié)定有關外蒙古的條款,即保持其現狀,但“不能承認外蒙獨立”??紤]到斯大林在外蒙古問題上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宋子文主張給予外蒙古以高度自治,軍事、外交均可自主。
但是,斯大林堅持要求中國政府必須承認外蒙古獨立,他說:中蘇兩國現既擬定同盟條約,必須將兩國之間可能沖突的因素消除。外蒙古如果不獨立,蘇聯(lián)進兵外蒙,就等于進兵中國領土,這很容易成為將來沖突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