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學日本(7)

蔣介石與日本的恩恩怨怨 作者:翁有為


1910年冬,蔣介石從振武學校畢業(yè),這年他的妻子毛福梅為他生下了兒子蔣經(jīng)國。這兩件事,都是影響他一生的大事。這時只有23歲的蔣介石,還不知道他這個兒子對于他后半輩子生命和事業(yè)的意義,他的熱情,大多投入到當時的軍人理想當中去了。同年,他在給國內(nèi)表弟單維則的一張照片上題寫的一首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當時的思想情緒,詩中這樣寫道:“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彼玖⒃谲娏φ眲∨蛎?、一心吞并中國進而稱霸亞洲和世界的日本國土上,目睹現(xiàn)代國際關系中以武力為后盾、以戰(zhàn)爭為手段、以掠奪為目的殘酷現(xiàn)實,聯(lián)系到中國因國力貧弱而屢受侵凌的屈辱而激起他心中的不屈斗志,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留學軍事的目標,并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飛黃騰達和加爵封侯,更是為了使中國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競爭中也成為世界軍事大國中的一員,實現(xiàn)自己做為一個軍人所應有的復興我神州的神圣歷史使命。在這首詩里,既表現(xiàn)了蔣介石所具有的敏銳的國際視野,也體現(xiàn)了他清醒的現(xiàn)實眼光,還體現(xiàn)了他個人自命不凡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但是,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的實現(xiàn),除了歷史機遇這一外在的客觀條件外,還需要個人的能力和努力這一內(nèi)在主觀因素。從振武學校畢業(yè)后,23歲的蔣介石被分配到高田野炮兵第19聯(lián)隊見習一年,接受軍隊生活的艱苦磨煉和意志的考驗。

高田是日本國東北部本州西北的新縣的一個鎮(zhèn),冬季寒冷多雪,有的地方積雪常達丈余,環(huán)境相當惡劣。這對生長于中國溫暖的南方之鄉(xiāng)的蔣介石來說,無疑是生活上的艱苦磨勵。為了適應這里的環(huán)境,他模仿日本人的做法,在雪很厚的地方,用雪滿身洗擦,或是用泠水洗澡,通過這樣特意的艱苦鍛煉,蔣介石的身體慢慢強壯起來,經(jīng)受住了寒冷氣候的考驗。在這里,他還要忍著性子,完成一些在他看來繁重、瑣碎而低下的任務,那就是每天洗完臉后到馬廄去擦軍馬,從馬的蹄、腿擦到背,經(jīng)過背再擦到頭和尾,對馬的全身的每一個關節(jié)和肌肉都要用手掌盡力地擦摩,使馬周身經(jīng)過摩擦擺脫一夜寒冷的侵襲而身體逐漸發(fā)熱,恢復其體能和精力。等擦馬這一程序完成后,還要將馬牽到外面雪地里的馬槽去喂馬和飲馬。直到這一工作做完,才能回營房吃早飯。傍晚,還要像早晨一樣再到馬廄去,直到擦完馬后才能去吃晚飯。日本軍隊等級森嚴,長官稍不如意,就對部下責罵、踢打。蔣介石剛入伍時身高169.4公分,體重59.2公斤,身體說不上健壯,是二等兵,屬于聯(lián)隊最低層。蔣介石在這里,忍著性子干活,雖然當被派去打掃馬房時立即表現(xiàn)出悲憤的神色,但他知道日本軍隊嚴格的軍紀,只得服從。這對一貫任性的蔣介石來說,真是一種歷練。

在蔣介石的留學經(jīng)歷中,高田聯(lián)隊實習是他接觸和認識日本社會、日本民族的一個大好機會,因為在過去三年的振武學校中,蔣介石等中國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與日本社會隔離的,振武學校是一個專門為中國留學生設立的學校,自然沒有日本同學,他們和日本人的接觸渠道主要是上課時聽日本老師授課,而除了授課之外這些日本教師顯然也不和中國的留學生來往。因而,在振武學校留學三年,蔣介石除了在課堂上的知識學習之外,不可能學到其他更多的東西。然而,對于中國留日學生來說,到日本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學習日本富強的秘訣,但這在課堂上是學習不到的。為了找到日本成功的秘訣,有的留學生到圖書館里找到一部德國的《巴爾克戰(zhàn)術》,就以為是無上的珍寶,是日本成功的“最大的秘密;殊不知《巴爾克戰(zhàn)術》在德國是早已公開了的一個戰(zhàn)術論著,而日本的軍事教育的秘密并不在此”。〔28〕蔣介石在高田實習時,有意觀察日本軍隊的生活和管理,留意考察日本的社會生活,應當說,蔣介石對日本軍隊和日本社會的了解是很不全面的,甚至只是一些點滴,但由于是親身體驗,所以對于蔣介石認識日本社會、認識日本軍隊和認識日本民族,都是十分可貴的,因而,這些體驗成為他回到中國以后直至統(tǒng)治中國以后的主要認識,形成了以后他的日本觀的基本素材。

通過在高田聯(lián)隊實習,蔣介石認為,日本軍隊和日本社會的成功的秘密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日本軍隊軍紀嚴密,軍人服從命令天經(jīng)地義;即使看起來是不合理的命令,在日本軍隊照樣能嚴格服從。(二)日本軍隊的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軍隊重要的政治倫理訓練和中心信仰,從而保證日本官兵對國家的責任心和戰(zhàn)場上的決死精神,日本軍隊才能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三)日本軍隊就如一個職業(yè)學校,這是現(xiàn)代國家社會組織的基礎。蔣介石看到,在日本的軍隊里,聯(lián)隊的教育比一般軍事學校的教育還要重要,還要實際。它不僅是軍校課堂理論的具體實踐,而且軍隊生活中因材利用、士兵技術化的做法,使軍隊生活本身就具有不借外求的功能,還可使士兵退伍后因有一技之長而可立足社會,為民眾的領導和社會的中堅,從而使國家成為有組織的國家。因此,就日本軍隊來看,其本身即是一個完整的運行中的社會,部隊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切事務,都可以由士兵自己擔當起來。(四)日本軍隊重視及時吸收先進軍事技術。1910年,日本軍隊開始進行的飛機飛行實驗吸引了蔣介石的注意,他很快收集了這方面的材料,并翻譯成中文。(五)在日本軍隊上下級組織中,班長等下級和基層干部處于關鍵的地位。班長是職業(yè)軍人,不退伍,資歷較深,軍事技術過硬,這是保證日本軍隊軍事技術過硬的秘訣。而這些技術,班長并不傳授給外國留學生。(六)日本軍隊管理從點滴小事認真抓起。蔣介石觀察到,日本軍隊長官檢查寢室衛(wèi)生的時候,帶上白手套,先查看室內(nèi)四角是否整潔,再查看門的背面是否有塵土,如果手套上沾上塵埃,就必須重新打掃一遍,直到合格為止。這些小事,體現(xiàn)了日本從小事認真做起、從細微處做起的精神。蔣介石認為,這正是日本軍事教育成功的一個秘訣。(七)治軍如治家,勤儉節(jié)約。蔣介石看到,日本軍隊平時的伙食規(guī)定每人只許吃一碗米飯,每星期要吃幾餐麥飯,極其簡樸、節(jié)省。這種節(jié)制食物的做法,使軍人以所需營養(yǎng)“吃夠”而不是“吃飽”為原則,以培養(yǎng)軍人對于事物的忍耐功夫。日本軍隊平時不亂花費金錢,不亂浪費時間,一個錢當兩個錢用,一個小時當兩個小時用,一套衣服要穿用幾年,衣服有個洞就趕快補上,房子有點漏就趕快修補。他們治軍就如治家一樣的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八)日本普通民眾生活的軍事化。蔣介石看到,日本人冬天都有用冷水洗臉、一天吃兩餐冷飯的習慣,從小在家里養(yǎng)成的這些習慣,就是最基本的軍事訓練與軍事行動,就是普通生活也軍事化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